-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金属化碳纳米线阵列中马约拉纳零模的发现及其量子计算应用前景
《iScience》:Metallated carbon nanowires for potential quantum computing applications via substrate proximit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iScience 4.6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香港理工大学团队针对量子计算中马约拉纳零模(MZM)探测难题,创新性地研究了金属化卡拜(metallated carbyne)纳米线阵列。通过优化Mo/Tc/Ru等金属掺杂,获得平均磁矩>1μB的体系,其中Ru掺杂体系展现出周期性磁性和~140meV强自旋轨道耦合(SOC)。当铁磁性的Ru-卡拜纳米线与超导Ru基底耦合时,在Γ点和M点触发能带反转,为碳基材料实现MZM提供了新路径。
量子计算技术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保持量子信息的稳定性,而马约拉纳零模(Majorana zero mode, MZM)因其对环境干扰的强鲁棒性,被视为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载体。然而现有MZM实现方案均依赖重金属元素的强自旋轨道耦合(SOC),这限制了材料选择范围并增加了制备难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iScience》发表的研究,开创性地探索了轻质碳基材料实现MZM的可能性。
研究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分析了11种金属(Cu/Ag/Au/Pt/Pd/Rh/Ru/Tc/Mo/Nb/Zr)掺杂的卡拜纳米线。通过CASTEP软件进行几何优化和电子结构计算,结合自旋非限制性GGA-PBE泛函,系统评估了磁矩、居里温度和SOC强度等关键参数。特别针对Ru掺杂体系,还模拟了其与Ru[110]超导基底的耦合效应。
在"非常规磁性"部分,研究发现-[2C-Ru]-、-[2C-Mo]-和-[2C-Tc]-体系表现出突破性磁学特性:局部磁矩>2.5μB,平均磁矩>1μB,其中Ru体系居里温度达130K。通过电子构型分析揭示,当金属原子d壳层达到半满状态(如Mo的4d5)且s壳层存在未成对电子时,可触发最强磁性。
"扭结结构与自旋轨道耦合的作用"部分显示,Ru基底诱导的扭结结构使-[2C-Ru]-平均SOC增强至170meV。无SOC时体系在Γ点出现4-8meV狄拉克间隙;开启SOC后,在Γ点和M点观察到明显的能带反转(band inversion),这是拓扑非平庸态的标志性特征。
讨论部分深入阐释了该体系的四大优势:(1) Ru卡拜纳米线平均磁矩1μB,与铁磁体相当;(2) 超导Ru基底(Tc=0.8K)与纳米线间距仅0.3nm,确保强近邻效应;(3) 扭结结构使狄拉克间隙与能带反转共存;(4) 相比重金属体系,碳基材料更易实现原子级规整排列。这些发现为在轻质材料中实现MZM提供了双路径机制:通过SOC调控能带反转或直接利用狄拉克间隙。
该研究首次在碳基材料中同时实现强铁磁性(>1μB)、强SOC(~140meV)和拓扑能带反转三大特征,突破了MZM研究必须依赖重金属的传统认知。提出的"金属掺杂+基底调控"策略为量子器件的材料设计开辟了新方向,特别是Ru卡拜纳米线可通过bottom-up法合成,具有较好的实验可行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其他4d/5d过渡金属掺杂体系,以及不同晶格取向基底对MZM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