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多参数MRI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颅神经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Egypt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Multi-parametric MRI for the evaluation of cranial nerves dysfunction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Egypt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0.7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埃及国家癌症研究所团队通过3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创新性采用多参数MRI(包括T1/T2WI、FLAIR、DWI及增强扫描)评估颅神经功能障碍(CND)。研究发现恶性浸润组(66.7%)特征性表现为神经增粗、弥散受限(ADC值降低)及均匀强化,与感染组(13.3%)和治疗相关组(20%)形成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临床鉴别白血病/淋巴瘤颅神经浸润与感染性/放射性神经炎提供了重要影像学标志物,可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和误治。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复杂诊疗过程中,颅神经功能障碍(Cranial Nerve Dysfunction, CND)犹如暗夜中的警报信号,其病因可能涉及肿瘤浸润、感染或治疗毒性等多种因素。临床医生常面临诊断困境:是疾病进展的凶兆,还是治疗带来的副反应?传统鉴别方法依赖侵入性活检或延迟性治疗反应观察,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又难以捕捉神经微观改变。这种诊断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治疗延误或过度医疗——让本已脆弱的患者承受不必要的化疗毒性或错过抗感染治疗的关键窗口。
埃及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amia Yehia Heikal团队在《Egypt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发表的研究,为这一临床难题带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他们采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通过30例患者的系统性分析,首次建立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CND的影像鉴别体系。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不同病因的特异性影像标志,更开创性地将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定量参数转化为诊断恶性浸润的"分子探针"。
研究团队采用1.5T MRI扫描仪,对2019-2023年间就诊的30例CND患者(白血病15例,淋巴瘤14例,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关键技术包括:轴位T1/T2加权序列评估神经形态,FLAIR序列观察脑脊液信号,EPI-DWI序列(b值0/500/1000 s/mm2)检测细胞密度,以及多平面增强扫描分析血-神经屏障破坏程度。所有病例经病理活检(20例)、脑脊液分析(4例)或治疗随访确诊。
研究结果呈现三大发现板块:
?恶性浸润的影像指纹:20例肿瘤浸润患者中,9例表现为沿三叉神经(V3分支为主)或面神经的束状增粗伴邻近肿块,11例为孤立性视神经(63%)或听神经受累。特征性表现为:T2中等信号、均匀强化(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及DWI高信号(ADC<1.0×10-3 mm2/s提示高细胞密度)。典型病例显示视神经鞘膜完整、周围脂肪间隙清晰,这与感染性神经炎形成鲜明对比。
?治疗相关神经炎的警示信号:6例放疗/化疗后患者中,4例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ION)呈现局部T2高信号(限于照射野)、轻度强化但无弥散受限。特别发现1例化疗后眶后脂肪增生压迫视神经,这种"伪肿瘤"表现极易误诊为疾病复发。
?感染病因的鉴别要点:4例疱疹病毒相关神经炎均显示神经周围脂肪"雾化征"、脑脊液信号紊乱,强化方式呈斑片状。1例白血病伴脑膜脑炎患者出现双侧基底节区FLAIR高信号伴多颅神经(III/V/VII/VIII)线性强化,脑脊液PCR确诊HSV-2感染。
讨论部分深刻指出:DWI的ADC值成为鉴别诊断的"分水岭"——恶性组平均ADC(0.72±0.15)×10-3 mm2/s显著低于感染组(1.21±0.23)×10-3 mm2/s(p<0.001)。这种差异源于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在神经束内的"填塞效应",而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血管源性水肿。值得注意的是,46.7%双侧神经受累病例中,淋巴瘤更易累及三叉神经节(反映血-神经屏障薄弱区),而AML儿童患者呈现独特的视神经"庇护所"复发模式。
该研究的临床转化价值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建立非侵入性诊断流程,使55%的孤立性神经浸润患者避免风险活检;其次,发现放疗后RION的平均潜伏期(34个月)与剂量梯度相关,为治疗监测提供量化指标;最后,提出"视神经鞘膜清晰度"这一新颖指标,将感染性神经炎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这些发现为修订血液肿瘤神经系统并发症指南提供了Level II证据,尤其对儿童AM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神经防控具有特殊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验证ADC阈值,并探索PET-MRI在微小神经浸润中的预警作用。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