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COVID-19后遗症患者脑代谢连接重组:一项基于18F-FDG PET的多中心研究
《EJNMMI Research》:Reorganization of brain connectivity in post-COVID condition: a 18F-FDG PET stud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EJNMMI Research 3.1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探究COVID-19后遗症(PCC)患者脑功能损伤机制,法国研究团队通过18F-FDG PET技术分析188例患者代谢连接模式,发现右额颞叶及小脑低代谢区域存在动态功能重组,且病程>9个月患者重组更显著。该研究首次揭示PCC脑代谢网络的适应性改变,为理解长期神经症状提供影像学依据。
研究采用三项核心技术:1)多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188例PCC患者与120例健康对照的18F-FDG PET数据;2)基于SPM12的体素分析识别低代谢脑区,结合种子点相关分析(IRCA)和稀疏逆协方差估计(SICE)解析代谢连接变化;3)应用图论方法量化网络效率指标。所有患者按感染后时间分为<9个月(-9M)和≥9个月(+9M)亚组。
主要发现
机制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证实PCC患者大脑存在"损伤-代偿"双相过程:特定脑区持续低代谢背景下,前额叶等高级皮层通过增强连接试图补偿功能缺损,但整体网络效率仍低于健康水平。这种矛盾现象可能解释为何+9M组虽显示更强重组(90%存在认知障碍),症状改善却不显著。从临床视角看,中央旁小叶的迟发损伤提示运动皮层可能因长期活动减少继发代谢异常,为康复训练提供靶点。
研究创新性体现在三方面:1)建立首个PCC代谢连接组学框架;2)发现病程长短对重组模式的影响;3)验证PET连接分析相比fMRI的稳定性优势。局限在于缺乏纵向设计,未来需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明确重组与症状的量化关系。这项成果不仅深化了对PCC神经机制的认识,更为开发靶向神经调控疗法奠定基础。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