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后遗症患者脑代谢连接重组:一项基于18F-FDG PET的多中心研究

《EJNMMI Research》:Reorganization of brain connectivity in post-COVID condition: a 18F-FDG PET study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EJNMMI Research 3.1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探究COVID-19后遗症(PCC)患者脑功能损伤机制,法国研究团队通过18F-FDG PET技术分析188例患者代谢连接模式,发现右额颞叶及小脑低代谢区域存在动态功能重组,且病程>9个月患者重组更显著。该研究首次揭示PCC脑代谢网络的适应性改变,为理解长期神经症状提供影像学依据。

   COVID-19大流行不仅带来急性感染危机,更留下名为"长期COVID"(Post-COVID Condition, PCC)的医学谜题。约10-20%的康复者持续遭受疲劳、认知障碍等症状困扰,其中脑功能异常尤为突出。尽管前期研究通过18F-FDG PET发现PCC患者存在特征性低代谢模式,但大脑如何通过功能重组应对这种代谢损伤仍属未知。法国马赛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EJNMMI Research》发表突破性成果,首次系统描绘了PCC患者脑代谢连接网络的动态演化图谱。

研究采用三项核心技术:1)多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188例PCC患者与120例健康对照的18F-FDG PET数据;2)基于SPM12的体素分析识别低代谢脑区,结合种子点相关分析(IRCA)和稀疏逆协方差估计(SICE)解析代谢连接变化;3)应用图论方法量化网络效率指标。所有患者按感染后时间分为<9个月(-9M)和≥9个月(+9M)亚组。

主要发现

  1. ?低代谢模式持续存在:体素分析显示PCC患者右额颞叶、双侧小脑显著低代谢,+9M组更出现中央旁小叶新增损伤。
  2. ?代谢连接动态重组:IRCA揭示右额颞叶种子点与全脑连接增强,+9M组改变幅度达-9M组的2.3倍;SICE显示额叶-小脑连接重构最显著。
  3. ?网络效率下降图论分析发现患者组全局效率(0.42 vs 0.51)、局部效率(0.58 vs 0.65)显著降低,提示网络整合能力受损。

机制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证实PCC患者大脑存在"损伤-代偿"双相过程:特定脑区持续低代谢背景下,前额叶等高级皮层通过增强连接试图补偿功能缺损,但整体网络效率仍低于健康水平。这种矛盾现象可能解释为何+9M组虽显示更强重组(90%存在认知障碍),症状改善却不显著。从临床视角看,中央旁小叶的迟发损伤提示运动皮层可能因长期活动减少继发代谢异常,为康复训练提供靶点。

研究创新性体现在三方面:1)建立首个PCC代谢连接组学框架;2)发现病程长短对重组模式的影响;3)验证PET连接分析相比fMRI的稳定性优势。局限在于缺乏纵向设计,未来需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明确重组与症状的量化关系。这项成果不仅深化了对PCC神经机制的认识,更为开发靶向神经调控疗法奠定基础。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