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短期睾酮凝胶治疗对健康年轻女性循环脂质组的影响:揭示脂质代谢与性激素的复杂互作
《Scientific Reports》:Circulatory lipid signature in response to short-term testosterone gel treatment of healthy young femal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探究睾酮(T)对女性脂质代谢的影响,瑞士团队通过深靶向脂质组学分析14名健康女性3个月经周期内血浆脂质组变化,发现睾酮峰值期17种脂质(尤其醚/酯连接LPC)显著降低,与游离T、总T及DHT呈强负相关,与SHBG正相关。该研究首次揭示女性短期睾酮干预的脂质特征,为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代谢紊乱提供新视角。
瑞士洛桑大学医院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开创性研究,首次采用纵向设计结合深度脂质组学技术,揭示了短期睾酮干预对健康女性血浆脂质组的精细调控。研究人员招募14名22-37岁健康女性,通过28天睾酮凝胶(Tostran? 20 mg/g)干预,在三个完整月经周期内动态监测597种血浆脂质变化。这项研究最引人入胜的发现在于:当睾酮水平达到峰值(4.05±2.41 nmol/L)时,17种脂质分子呈现"跳水式"下降,其中醚连接型溶磷脂酰胆碱(LPC-O)和酯连接型LPC的降幅最为显著(13-27%)。这些变化与游离睾酮、总睾酮及DHT呈现"剪刀差"式的负相关,却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同步波动,暗示着雄激素生物利用度与脂质代谢间存在精密的"分子对话"。
研究团队采用四大关键技术方法:1) 开放标签临床试验设计,采集14名健康女性三个月经周期(D0/D45/D59/D80)的时序血浆样本;2) UPLC-MS/MS联用技术定量14种内源性类固醇激素;3) 深靶向脂质组学平台(覆盖2100种脂质靶标)结合同位素稀释策略;4) 基于GLS模型的非线性统计分析,校正个体间变异。
"循环脂质多样性在健康年轻女性中的表现"部分揭示:基线期女性血浆存在22类脂质,三酰甘油(TG)占比高达45.6%,其次为磷脂酰胆碱(PC,11.4%)和鞘磷脂(SM,5.3%),浓度跨越7个数量级(从nmol级HexCer到mmol级CAR)。这种惊人的多样性为后续发现提供了全景式背景。
"脂质特征的个体内与个体间变异性"分析显示:个体内变异中位数普遍低于25%(TG和CE除外),显著低于个体间变异。t-SNE聚类更揭示出8/14受试者的脂质特征呈现"指纹式"稳定性,暗示人体存在超越激素干扰的"固有代谢身份"。
研究最关键的"短期睾酮治疗对循环脂质谱的影响"部分指出:D45时间点(睾酮峰值期),11种LPC(包括LPC O-18:1/LPC 16:0等)与2种TG、2种SM及1种PE显著降低。LION富集分析证实,单烷基-LPC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亚类。这些变化与PCOS患者的脂质特征惊人相似——例如LPC 16:0在PCOS患者中也呈现特征性降低,提示睾酮可能是驱动PCOS脂质异常的关键因素。
在"讨论与展望"部分,作者提出三个突破性假说:1) 睾酮可能通过抑制PPARγ-PexRAP通路减少醚磷脂合成;2) PLA2活性受抑可能是LPC下降的潜在机制;3) 个体化脂质调控网络可能缓冲激素扰动。这些发现不仅为PCOS的分子诊断提供新靶点,更对女性运动员睾酮使用的安全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这项研究犹如打开了一扇观察女性代谢调控的"分子窗口",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揭示:即便面对外源性激素干预,人体仍能通过精密的"脂质恒温器"维持代谢稳态。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既解释了研究中整体脂质组的"弹性"表现,也为开发靶向脂质代谢的性别特异性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石。未来研究若能结合组织特异性分析(如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将有望解开雄激素-脂质互作的完整密码。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