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眼系统副炎症:干眼病潜在机制与治疗的思考
《Ophthalmology and Therapy》:Parainflammation in the Ocular System: Considerations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Ophthalmology and Therapy 2.6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深入探讨了副炎症(parainflammation)从生理性调节到失调转变在干眼病(DE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系统阐述了泪膜脂质/黏蛋白(MUC5AC)异常、角膜上皮细胞皮质醇合成减少等机制如何导致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及慢性炎症进展,为开发靶向泪液替代物(含低剂量糖皮质激素)、黏蛋白分泌促进剂等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副炎症(parainflammation)是一种介于生理平衡与典型炎症之间的低水平免疫应答,由组织应对轻度应激时激活。在视网膜组织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通过上调CCL-2、IL-6等促炎因子参与修复过程,而补体系统(如补体因子β)的适度激活和微胶质细胞迁移是维持组织稳态的关键。然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中,氧化应激和细胞碎片积累会促使副炎症失调,导致补体替代通路持续激活,加速RPE和光感受器退化。青光眼的病理过程同样涉及副炎症失调——小梁网(TM)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长期机械压力下释放异常炎症介质,引发视神经不可逆损伤。
眼表系统中,生理性副炎症通过巨噬细胞和补体的协同作用维持微环境稳定。接触镜佩戴者的研究表明,短暂性角膜朗格汉斯细胞密度增加和TRP离子通道激活是功能性副炎症的典型表现。但在干眼病(DED)中,持续应激会引发三大病理级联反应:
现有DED抗炎药物(如环孢素A)主要针对显性炎症阶段。基于副炎症理论的新型干预手段包括:
该理论框架为DED的早期诊断(如MMP-9检测)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视角,强调恢复眼表动态平衡而非单纯抑制炎症的诊疗理念。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