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从机械生态学到嗅觉导航:2025年度编辑与读者选择奖的跨学科启示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From mechanoecology to sensory physiology to olfactory navigation: the Editors’ and Readers’ Choice Awards 2025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1.9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通过前沿技术揭示了昆虫听觉神经元中频率特异性Ca2+动态(ON-1/TN-1)与机械互作(如Coleoptera爪-毛状体互锁机制),解决了感觉系统网络功能调控与植食性昆虫适应性进化等关键问题,为神经生物学与仿生材料研发提供新范式。
在自然界永恒的生存博弈中,植物与昆虫演化出精妙的攻防策略。当植物用毛状体(trichomes)和蜡质层构筑物理防线时,植食性昆虫则发展出特化的爪结构(如Coleoptera的齿状爪)实现精准附着——这场微观尺度的军备竞赛持续了数百万年。与此同时,在感觉系统领域,频率拓扑映射(tonotopic mapping)如何通过局部树突Ca2+动态调控网络功能,仍是神经科学未解之谜。这些跨尺度的科学问题,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2025年度获奖论文中得到了精彩阐释。
英国剑桥大学的Timothy Bayley与Berthold Hedwig采用双光子Ca2+成像结合选择性神经冷却技术,首次揭示树蟋(Mecopoda elongata)听觉中间神经元(ON-1/TN-1)通过局部Ca2+梯度实现频率特异性适应,而德国基尔大学的Gianandrea Salerno团队则通过离心力测试仪与显微CT,证明瓢虫齿状爪(dentate claws)与植物毛状体的机械互锁是其突破植物防御的关键创新。这些研究不仅推进了基础理论认知,更为仿生粘附材料与绿色农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团队运用微电极阵列记录树蟋前胸神经节电位,同步进行双光子Ca2+成像(波长920nm),通过10-40kHz纯音刺激分析ON-1/TN-1神经元响应;采用液氮冷却选择性阻断听觉传入纤维。在机械生态学研究中,通过高速摄像机(1000fps)记录瓢虫(Coccinellidae)在毛状体表面的运动轨迹,结合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单爪粘附力(nN级),并建立3D有限元模型模拟应力分布。
主要研究结果:
讨论与展望:
这些突破性研究揭示了生命系统跨尺度适应的核心规律:从树蟋听觉神经元Ca2+微域动态(microdomain dynamics)到瓢虫爪结构的纳米级形态优化(dentate morphology),自然选择在分子-细胞-器官多层级塑造了精密的适应方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Salerno团队发现的爪-毛状体互锁机制为开发环境友好型抗虫涂层(如生物可降解纳米颗粒)提供新思路,而Bayley等揭示的树突计算原理则启发了新型神经形态芯片设计。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1)机械感觉与化学信号的跨模态整合;2)不同生态位物种的趋同进化机制;3)基于生物启发的工程应用转化。这些工作彰显了比较生理学在连接基础发现与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价值。
热搜: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