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内窥镜在食管静脉曲张监测中的未来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Future of Endoscopy in Surveillance of Esophageal Varic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评估了内窥镜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监测中的角色演变,指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如NSBBs)显著减少了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内镜需求,而失代偿期患者仍需频繁内镜评估。AI技术在内镜结果解读中的应用展现出优化临床决策的潜力,但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Abstract
内窥镜作为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诊断的金标准正面临技术革新。过去十年间,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精进显著改变了筛查策略。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通过血小板计数、肝脏硬度测量等指标可有效分层,仅风险不明确或存在NSBBs禁忌症者需内镜确认。而失代偿期患者因出血风险骤增,仍需每1-2年接受内镜监测,联合治疗(NSBBs+套扎术)可降低再出血率达40%。值得注意的是,合并HCC患者因非侵入性检测效能受限(敏感度仅65%),80%以上需依赖内镜评估。
Purpose of Review
门静脉高压管理的范式转移催生了内镜应用的再定义。当前指南强调个体化监测:Child-Pugh A级患者可采用"无创优先"策略,通过瞬时弹性成像(TE)值<20 kPa和血小板>150×109/L排除高风险静脉曲张的阴性预测值达95%。而临床显著门脉高压(CSPH)患者中,内镜发现中重度静脉曲张的比例高达60%,这类人群需启动NSBBs预防性治疗。
Recent Findings
AI技术正从三个方面重塑内镜实践:①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识别静脉曲张的准确率达92%(vs. 内镜医师85%);②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分析黏膜微血管模式预测出血风险;③实时图像增强技术提升小静脉曲张检出率。但现有研究多属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且缺乏对亚洲人群的特异性验证。
Summary
未来五年可能出现的变革包括:胶囊内镜与阻抗pH监测的整合设备,可同步评估静脉曲张与酸反流;分子影像内镜技术通过靶向荧光探针识别早期门脉高压性胃病;基于云平台的AI辅助分级系统有望实现远程医疗。但需警惕技术鸿沟——资源匮乏地区仍需依赖简化的临床评分(如Baveno VII标准)进行初筛。
临床决策树正在重构:对于代偿期患者,建议采用"TE+血小板→选择性内镜"路径;失代偿期患者需建立"每年内镜+NSBBs剂量滴定"的闭环管理;HCC患者推荐基线内镜+3年间隔监测。AI的合理嵌入将优化资源分配,但必须通过RCT证实其成本效益比。
这项技术演进本质上反映了肝病管理从"一刀切"到"精准分层"的转型,内镜的角色正从普遍筛查工具转变为精准干预的导航仪。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