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the diagnoses critically revised-experience of a single center
编辑推荐:
本文回顾性分析 331 例抗核抗体(ANA)阳性且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的患者,约半数确诊 UCTD。18% 患者疾病进展,雷诺现象、肿手等与之相关。该研究为 UCTD 诊断和病情演变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关注。
### 引言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在日常风湿病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约 20 - 50% 的风湿病门诊患者被诊断为此病。然而,由于 UCTD 定义缺乏共识,该术语常涵盖多种自身免疫或非自身免疫临床情况。为准确分析 UCTD 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自然病史,不同学者尝试通过修改抗核抗体(ANA)滴度或随访时长等标准来严格定义疾病。目前,UCTD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以 ANA 阳性和一种或多种明确结缔组织病(CTD)的体征 / 症状为特征的疾病,需合理随访以避免误诊。近期还有观点认为,UCTD 可能是 CTD 的临床前期阶段,特定的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变化有助于预测疾病发展。本研究旨在回顾本中心 2009 - 2017 年 UCTD 的诊断,并确定其向 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类风湿关节炎(RA))演变的主要预测因素。
方法
- 患者选择: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 331 例 2009 - 2017 年正式诊断为 UCTD 的患者。纳入标准为至少有一种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特征、连续两次 ANA 阳性且随访至少一年。排除标准包括随访少于 1 年、出现非自身免疫性 CTD 的症状体征、随访 1 年内出现新体征或自身抗体导致明确 CTD 诊断(如 SLE、SSc、RA、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pSS 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最终确定 180 例确诊 UCTD 患者,每 6 - 12 个月评估一次。
- CTD 演变定义: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在随访期间的任何临床评估中确定 UCTD 是否演变为其他 CTD。具体依据各疾病的分类标准,如 1997 ACR 或 2019 ACR/EULAR 标准诊断 SLE,2013 ACR/EULAR 标准诊断 SSc,2016 或 2012 ACR/EULAR 标准诊断 pSS,2010 ACR/EULAR 标准诊断 RA 等。
- 主要结局变量:收集患者的回顾性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发病时的临床特征(如疲劳、发热、关节炎等)、血液学数据(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和自身抗体谱(如 ANA、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等)。
- 实验流程:患者至少每年进行 6 个月一次的临床评估,记录相关变量。有雷诺现象(RP)的患者首次就诊时进行甲襞视频毛细血管镜(VC)检查;干眼症患者进行眼科评估;关节炎患者进行标准 X 线检查。
- 伦理标准:本研究经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遵循 1964 年《赫尔辛基宣言》及其后续修正案,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以比例或百分比表示,连续变量以均值(± 标准差,SD)表示。使用卡方检验、Student's t 检验、Wilcoxon 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P 值 < 0.05 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 Statview V.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患者基本情况:180 例 UCTD 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1:12,发病时平均年龄 43.1 岁,平均随访 8.23 年。33 例(18.3%)患者演变为明确的 CTD,平均随访 6.96 年。其中,14 例(42.4%)演变为 SSc,8 例(24.2%)演变为 pSS,5 例(15.2%)演变为 SLE,3 例(9.1%)演变为 RA,2 例(6.1%)演变为 PAPS,1 例(3%)演变为 MCTD。
- 临床特征:发病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 RP(46.1%)、关节痛(43.9%)、疲劳(28.3%)等。7 例(3.9%)患者腮腺肿胀,2/49 例(4%)患者确诊泪液减少。39 例(46.9%)患者甲襞 VC 异常,多为非特异性改变,16 例患者发病时即有硬皮病样模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生率为 14%。
- 免疫学特征:所有患者 ANA 均阳性,斑点型占 49.2%,均质型占 31.2%,核仁型占 20.3%,着丝点型占 14%。13.8% 患者仅 ANA 阳性,多数患者有多种自身抗体,抗 ENA 抗体阳性率为 60.5%。抗 Sm、抗 La/SSB 等其他疾病特异性抗体较少见。44% 患者抗磷脂抗体至少一项阳性,RF 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阳性率分别为 26.7% 和 21%。
- 演变相关因素
- 总体演变:演变患者发病时更常出现 RP(p: 0.033;OR: 2.39)和肿手(p:0.006;OR: 6.31),高球蛋白血症更常见(21% vs 9.5%;p: 0.07)。抗 ENA 抗体阳性、抗拓扑异构酶 I 抗体(p: 0.039;OR: 4.93)和 RF(p: 0.051;OR: 2.86)在演变患者中更常见。单因素分析确认演变与 RP、肿手、抗 ENA 抗体阳性、抗拓扑异构酶 I 抗体和 RF 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RF 是唯一与演变相关的因素(p: 0.035;OR: 3.6;95CI: 1.1 - 12.2)。
- SLE 演变:5 例(2.78%)患者演变为 SLE,平均随访 7.2 年。与稳定 UCTD 患者相比,SLE 演变患者发病年龄更小(p: 0.05),更常出现脱发(p: 0.029;OR: 13.3)、核仁型 ANA 模式(p: 0.029;OR: 12.8)和抗 dsDNA 抗体阳性(p: 0.007;OR: 16.5)。演变特征包括新发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3/5 患者出现新的自身抗体特异性,且新抗体增加与 SLE 演变显著相关(p: 0.034;OR: 12;95CI: 1.4 - 103.4)。
- SSc 演变:14 例(7.78%)患者演变为 SSc,平均随访 5.62 年。发病时 RP、VC 改变、肿手和肢端青紫与 SSc 演变显著相关。VC 改变中,硬皮病样模式和非特异性改变均与演变相关。抗 CENP - B 和抗拓扑异构酶 I 等 SSc 特异性自身抗体可预测演变,抗 Ro/SSA 是 SSc 进展的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确认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因病例数少未进行,肿手对演变的 OR 值最高。对 83 例 RP 患者的亚分析发现,12 例符合 VEDOSS 标准的极早期 SSc 患者中,仅 2 例演变(1 例为 SSc,1 例为 pSS),10 例保持稳定 UCTD。
- pSS 演变:8 例(4.4%)患者演变为 pSS,平均随访 8.8 年。发病时口干(p: 0.009;OR: 7.8)、眼干(p: 0.034;OR: 4.96)、腮腺肿胀(p: 0.043;OR: 9.5)、高球蛋白血症(p: 0.044;OR: 5.7)和 RF 阳性(p: 0.001;OR: 21)更常见。所有演变患者发病时均有多种自身抗体特异性,87.5% 抗 ENA 阳性,75% 抗 Ro 阳性。单因素分析确认相关因素,RF 对 pSS 演变的 OR 值最高。
- RA 演变:3 例(1.67%)患者演变为 RA,RF 和 ACPA 是预测演变的血清学指标(p: 0.019 和 0.009),关节炎并非预测因素。
- 不同 CTD 比较:SLE、pSS 和 SSc 演变患者临床特征无差异,发病年龄相当,但 SSc 患者演变更早。SSc 演变患者更常出现 RP,较少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和抗 Ro/SSA,三组多种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或抗 ENA 阳性率相似。随访期间,1 例患者死亡,4 例患者病情稳定缓解。
讨论
- 诊断准确性:本研究中 331 例最初诊断为 UCTD 的患者,仅 180 例(54.4%)确诊,其余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或在随访 1 年内发展为明确的 CTD。这反映出 UCTD 诊断存在较高误诊率,与 ANA 阳性率、随访时长和临床特征等纳入标准的差异有关。本研究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依据 Mosca 初步标准,确保 100% 患者 ANA 阳性且随访至少一年,排除早期出现明确 CTD 特征的患者。
- 疾病演变:本研究中 UCTD 患者的演变率为 18%,与其他队列相似。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与以往研究一致,RP 和肿手在单因素分析中是 CTD 演变的预测因素,但 VC 改变与 CTD 演变无关。尽管 RP 常见,但演变为 SSc 的患者仅占 7.8%,不过在所有进展为明确 CTD 的患者中占近一半。肿手对 SSc 演变的预测概率较高,且结合其他因素(如特定 VC 改变和自身抗体)可更好地预测 SSc 演变。抗 Ro/SSA 抗体在本研究中常见,且是 SSc 演变的保护因素,但与 SLE 或 pSS 演变的关系证据不足。SLE 演变较少见,与严格的排除标准和 SLE 特异性自身抗体少见有关,新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是 SLE 演变的特征。pSS 演变与口干、眼干等症状及 RF 阳性相关,抗 Ro/SSA 抗体在所有演变患者中均阳性。RA 演变较少,RF 和 ACPA 是相关预测指标,关节炎并非预测因素。RF 是 CTD 和 pSS 演变的血清学标志物。
-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回顾性和单中心设计的局限性。但诊断经过精确回顾,自身抗体检测在同一实验室进行,保证了检测准确性。ANA 检测受血清起始稀释度和操作者主观经验影响,在同一实验室检测符合国际指南;抗 dsDNA 检测的准确性也至关重要,不同商业检测在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存在差异。
- 研究展望:UCTD 应被视为初步诊断,每次就诊时需重新评估。检测免疫激活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在症状出现前识别高风险患者,细胞因子谱和自身抗体的组合可能是准确界定 UCTD 类型、制定合理随访计划的最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