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丢弃-重启”分子动力学算法:蛋白质中间态采样的革命性突破及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Biophysical Journal》:A Discard-and-Restart MD algorithm for the sampling of protein intermediate stat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Biophysical Journal 3.4
编辑推荐:
本文推荐:针对传统分子动力学(MD)模拟难以高效捕获蛋白质构象变化的难题,耶鲁大学团队开发了"丢弃-重启"MD算法。该研究通过定义集体变量(CV)损失函数,选择性保留趋向目标构象的短时MD轨迹,实现了对PrP折叠中间态和α-Tubulin解折叠路径的高效采样(加速达2000倍),并结合AI技术识别潜在药物结合位点。这项发表于《Biophysical Journal》的工作为靶向动态蛋白状态的结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范式。
针对这一瓶颈问题,耶鲁大学Alan laneselli团队在《Bi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创新性解决方案。研究者开发了"丢弃-重启"分子动力学算法,通过定义描述目标构象的集体变量(CV)损失函数,系统性地筛选趋向目标态的短时MD轨迹。该方法仅需常规MD千分之一的计算资源,即可获得蛋白质折叠/解折叠路径的原子精度"速写",并整合AI技术实时分析潜在药物结合位点。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设计四类CV指标(Ca二面角偏差、接触图差异、侧链RMSD和AlphaFold距离概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CV损失函数;2)建立迭代判别机制(每10-20ps评估轨迹进展,保留损失降低的模拟);3)采用混合溶剂模型(GBSA隐式溶剂和TIP3P显式溶剂);4)结合P2Rank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中间态结合口袋;5)应用Lingo3DMol生成靶向配体并进行Autodock Vina对接验证。
研究结果部分,"小蛋白结构域的折叠"显示:对于TrpCage迷你蛋白(20aa),算法在300K下仅需254ps即重现实验证实的折叠路径I(先疏水核心坍塌后α螺旋形成),并捕捉到Asp9-Arg16盐桥中间态;Fip35 WW域(35aa)模拟则发现H1先于H2发夹形成的长寿命中间态;β-发夹片段(16aa)和Villin亚结构域(35aa)的折叠轨迹与DE Shaw研究所的微秒级MD结果高度一致。
"PrP折叠中间态"研究成功模拟出H1螺旋位移的天然样中间构象(RMSD 0.44nm),与实验观测的病理相关状态吻合。通过P2Rank预测的新暴露结合口袋成功对接已知抑制剂SM875(R),结合能达-7.4kcal/mol,验证了中间态靶向策略的可行性。
"α-微管蛋白部分解折叠"部分,在350K和450K下分别观察到H11-H12螺旋域的分步解离过程。450K模拟中,该域经历"螺旋分离→环化→完全解离"的三阶段转变,暴露出的隐藏口袋经Lingo3DMol设计获得结合能-8.8kcal/mol的新型配体,为调控微管切割酶活性提供了新靶点。
这项研究建立了高效探索蛋白质构象景观的计算范式,其创新性体现在:1)首次实现无需偏置力的主动路径采样,保持原子精度同时获得2000倍加速;2)CV设计灵活性支持从局部结构参数(如螺旋间距)到全局特征(如接触图)的多尺度描述;3)开创"模拟-分析-设计"的闭环药物发现流程。尽管该方法暂不能计算热力学量(因破坏细致平衡),但其快速生成中间态结构的能力已为靶向"不可成药"蛋白的动态表位开辟新途径。未来通过整合深度学习方法优化CV选择和增强采样策略,有望进一步推动动态结构药物设计领域的发展。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