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理解线粒体蛋白质输入:前序列转位酶TIM23复合体的修正模型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Understanding mitochondrial protein import: a revised model of the presequence translocase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11.6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线粒体TIM23复合体的研究进展,挑战了传统认知并提出全新机制模型。作者团队整合冷冻电镜(cryo-EM)等最新结构生物学证据,揭示Tim17亚基作为蛋白质"滑轨"的核心功能(原认为Tim23形成通道),同时解析了Mgr2作为膜侧"门控"的分子机制。文章巧妙调和了传统生化研究与新结构数据的矛盾,为线粒体蛋白质靶向运输(△μH+驱动)领域提供了范式转换的视角。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功能依赖于细胞核编码蛋白质的精准输入。近期《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发表的综述颠覆了传统认知,揭示前序列转位酶TIM23复合体的全新工作机制。
线粒体双膜结构形成独特分区——外膜(OMM)、内膜(IMM)、膜间隙(IMS)和基质。约60%线粒体蛋白通过前序列途径输入,其中TIM23复合体负责跨越IMM的关键步骤。传统模型认为Tim23亚基形成亲水通道,而Tim17仅起辅助作用。但最新冷冻电镜结构显示:Tim17-Tim23以背靠背方式形成异源二聚体,Tim17的膜侧开放腔体才是真正的转运路径。
令人惊讶的是,结构数据显示TIM23复合体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蛋白质孔道。Tim17腔内带负电残基与带正电的前序列相互作用,使前序列蛋白像"滑雪"般沿膜脂双层外叶滑动。Mgr2亚基作为"门控"调节膜侧开口,其与Tim17的相互作用通过二硫键稳定——这一发现得到人类同源蛋白TIMM17A/B研究的佐证。当转运膜蛋白时,Mgr2识别疏水分选信号,引导蛋白质侧向释放入IMM。
新模型与多项经典研究形成张力:电生理实验曾证实Tim23的成孔能力,交联研究显示转运中前序列同时接触Tim23和Tim17。作者提出三种解释可能:①去垢剂处理影响复合体组装状态;②冷冻电镜捕获的仅是转运循环某一状态;③Tim23二聚化可能发生在特定功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锥虫等原始生物仅保留Tim17同源蛋白,从进化角度支持其核心地位。
TIM23复合体存在三种功能状态:含PAM复合体的TIM23MOTOR(基质靶向)、含Tim21-Mgr2的TIM23SORT(膜整合)以及核心TIM23CORE。膜电位(△μH+)不仅驱动前序列电泳运动,还诱导Tim23构象变化。分子伴侣mtHsp70通过ATP水解提供后续动力,其活性受Pam18-Pam16异源二聚体调控。新发现的内膜氧化还原酶Dbi1通过调控Tim17二硫键影响复合体组装,揭示了氧化还原调控的新层面。
综述最后提出关键待解问题:TIM23是否在不同功能状态存在亚基计量比变化?Tim23空腔中发现的磷脂分子是否参与信号感知?如何协调结构数据与活体实验中观察到的Tim23电压感应现象?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开发新型原位成像技术,在接近生理状态下捕捉转运动态。
这项研究不仅改写教科书内容,更为治疗线粒体输入障碍相关疾病(如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提供新靶点。通过整合三十年来的生化数据与最新结构生物学发现,该综述为理解细胞器生物发生这一基本生命过程树立了新标杆。
婵炴垶鎸搁鍫澝归崶顒€违濠电姴瀚惌搴ㄦ煠瀹曞洤浠滈柛鐐存尦閹藉倻鈧綆鍓氶銈夋偣閹扳晛濡虹紒銊у閹峰懎饪伴崘銊р偓濠氭煛鐎n偄濮堥柡宀€鍠庨埢鏃堝即閻樿櫕姣勯柣搴㈢⊕閸旀帡宕濋悢鐓幬ラ柨鐕傛嫹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