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蛋白CKC_05770与番茄APX6/APX7的体内互作揭示非经典分泌效应子的新功能
《Scientific Reports》:‘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 protein CKC_05770 interacts in vivo with tomato APX6 and APX7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团队针对Liberibacter病原体缺乏典型分泌系统的科学难题,通过基因组挖掘鉴定出66-102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候选者,聚焦LsoB的CKC_05770和CKC_00930蛋白。研究发现CKC_05770通过PhoA验证具有分泌活性,并与番茄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6/APX7)发生特异性体内互作,但不同于CLas同源物,其不具过氧化物酶活性且不抑制ROS积累。该研究为理解不同Liberibacter病原体的宿主适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为解开这个谜题,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昆虫学系的Julien Gad Levy团队联合多个学科力量,对5种Liberibacter病原体基因组展开深度挖掘。研究者们采用SecretomeP2.0和SignalP6.0双算法筛选,首次在LsoB中鉴定出75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候选者,其中定位于原噬菌体区域的CKC_05770及其截短版本CKC_00930因与CLas效应蛋白AGH17488.1存在同源性而成为研究焦点。通过大肠杆菌PhoA分泌验证、本氏烟瞬时表达系统、酵母双杂交等技术矩阵,团队揭示了这些蛋白与番茄抗氧化系统的精妙互作机制。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基于SecretomeP>0.7和SignalP"NO_SP"标准的生物信息学筛选;2)使用phoA融合实验验证蛋白分泌能力;3)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评估对BAX/PrfD1416V诱导细胞死亡的抑制效应;4)酵母双杂交(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检测蛋白互作;5)以LsoB感染的番茄和马铃薯木虱为样本,进行RT-qPCR基因表达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
? 基因组分析揭示LsoB编码75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其中CKC_05770与原噬菌体2区相关,其C端60个氨基酸构成独立蛋白CKC_00930。
? PhoA实验证实两者均能被大肠杆菌分泌,且在原噬菌体裂解周期中保持稳定拷贝数(约5个拷贝/基因组)。
? 与CLas同源物不同,CKC_05770既不抑制BAX/PrfD1416V诱导的细胞死亡,也不清除H2O2,且缺乏过氧化物酶活性。
? Y2H和BiFC首次揭示CKC_05770特异性结合番茄叶绿体APX6/APX7,互作发生于细胞质而非叶绿体,而APX1(胞质型)无互作。
? 截短实验表明全长CKC_05770为互作必需,其N端(CKC_05770N)或单独C端(CKC_00930)均不能介导结合。
这项研究颠覆了"同源效应子功能保守"的传统认知:虽然LsoB-CKC_05770与CLas-AGH17488.1都能结合APX,但前者不直接调控ROS代谢,暗示Liberibacter属病原体可能通过"效应子功能分化"策略适应不同宿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KC_05770-APX6/7互作发生在细胞质,却靶向本应定位于叶绿体/线粒体的抗氧化酶,这种"错位互作"可能干扰宿主防御信号的亚细胞区隔化。研究还首次报道原噬菌体编码效应子在昆虫载体与植物宿主间的稳定遗传特征,为理解病原体"跨界"传播提供新线索。
该成果为设计阻断效应子-APX互作的抗病策略奠定基础,同时提示针对不同Liberibacter病害需开发特异性防治方案。未来研究需阐明CKC_05770如何调控APX6/7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些发现或将改写我们对革兰氏阴性菌非经典分泌系统的认知边界。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