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原发性三阴性乳腺癌DNA甲基化图谱揭示基底与非基底表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解决三阴性乳腺癌(TNBC)分子异质性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不明的问题,瑞典研究团队通过肿瘤纯度校正的DNA甲基化分析,首次系统描绘TNBC表观遗传图谱,鉴定出基底型(Basal)和非基底型(non-Basal)两大表观亚型及其五个分子亚群,揭示FOXA1/GATA3等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观调控与PD-L1免疫逃逸、脂肪酸代谢网络的特异性关联,为TNBC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提供新视角。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中最具侵袭性的亚型,因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缺失而得名。这种"三重阴性"特性使得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或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然而,TNBC在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这种多样性导致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存在巨大差异。尽管基于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已提出多种TNBC分子分型方案,如Lehmann分型中的LAR(雄激素受体阳性)亚型,但表观遗传层面的系统性研究仍显不足。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但既往研究多未考虑肿瘤纯度影响和基因组上下文特异性,导致TNBC表观遗传特征解析不完整。
针对这一科学瓶颈,瑞典隆德大学Mattias Aine、Johan Staaf等研究者联合多个研究中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肿瘤纯度校正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结合CpG基因组上下文特征,首次系统描绘了TNBC的DNA甲基化全景图谱。研究通过对235例原发TNBC样本(SCAN-B队列)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数据分析,不仅验证了研究结果在136例独立队列中的可重复性,还深入解析了表观遗传调控与转录组特征、肿瘤微环境(TME)及临床预后的多维关联。
研究团队运用了多项关键技术方法:1)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估算肿瘤纯度并进行CpG位点特异性校正;2)利用Illumina EPIC甲基化芯片覆盖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区域;3)整合ATAC-seq(转座酶可及染色质测序)定义的开放染色质区域;4)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MF)聚类识别表观亚型;5)结合RNA-seq、全外显子测序和免疫组化等多组学数据验证功能关联。样本来源于前瞻性收集的SCAN-B队列,所有TNBC病例严格遵循<10% ER/PR阳性的瑞典诊断标准。
研究结果部分,论文通过六个关键发现层层递进:
"基因组背景下CpG甲基化特征"部分揭示,远端调控元件(特别是与开放染色质区域重叠的海洋区CpGs)具有最高信息含量,这些区域富集FOX/GATA家族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提示其参与TNBC表观调控的核心地位。
"TNBC中两种主要DNA甲基化表型"部分通过NMF聚类鉴定出基底型(Basal)和非基底型(non-Basal)两大表观亚型,分别对应80%和20%的病例。基底型与PAM50 Basal-like基因亚型高度一致(准确率89.6%),且富集同源重组缺陷(HRD)病例;而非基底型则包含90%的LAR亚型肿瘤,呈现独特的类固醇反应特征。
"类固醇反应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部分发现FOXA1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与基因沉默在基底型肿瘤中高度特异,而FOXC1则呈现相反模式。这种"表观遗传开关"在645例TCGA乳腺癌队列中跨临床亚型重现,提示其作为基底表型的核心调控机制。
"基底表型内的三个表观遗传亚群"部分进一步细分出Basal1-3亚组:Basal3表现为PD-L1/PD-L2高表达和免疫浸润特征,其特异性CpGs(如cg07211259)的甲基化状态与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显著相关;Basal2显示EMT和TGF-β信号激活;而Basal1则呈现代谢通路改变但缺乏明确驱动特征。
"非基底表型中的两个表观遗传亚群"部分发现nonBasal2亚组(占非基底型52%)独特地富集LAR肿瘤和脂肪酸代谢网络基因(如FASN),其启动子低甲基化与代谢重编程相关,且多见于老年患者;而nonBasal1则呈现混合特征和较高TP53突变率。
"TNBC表型的验证"部分在独立队列中成功复现了所有关键发现,包括FOXA1甲基化模式、PD-L1表观调控及代谢网络特异性等分子特征。
在讨论与结论部分,研究强调了三大科学价值:首先,建立首个TNBC表观遗传分类框架,证实基底/非基底分化是TNBC的核心表观特征,为理解肿瘤异质性提供新维度。其次,揭示FOXA1等先驱因子的表观沉默与基底表型形成的因果关系,解释了为何部分ER阴性肿瘤仍保留腔面特征。第三,发现免疫浸润型(Basal3)和代谢活跃型(nonBasal2)亚群的特异性表观标志,为PD-1抑制剂和FASN靶向治疗提供预测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尤为突出:Basal3亚群的高PD-L1表达和TIL浸润提示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潜在敏感性;nonBasal2特异的脂肪酸代谢网络则指向代谢干预新策略。而贯穿各亚型的FOXA1/GATA3表观调控模块,可能成为恢复激素敏感性的表观遗传治疗靶点。
这项研究也存在若干局限:仅聚焦DNA甲基化单一表观层面,未来需整合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构象数据;PD-L1调控机制需单细胞分辨率验证;代谢特征需通过质谱等技术定量确认。团队建议后续研究应探索表观亚型的细胞起源,以及微环境如何塑造肿瘤表观基因组。
总之,这项研究通过创新性的表观遗传分析方法,重新定义了TNBC的分子分类框架,将看似复杂的异质性归纳为有序的表观调控层级,为开发亚型特异性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的研究试图靶向TNBC的表观遗传骨架,这种方法可能为未来研究肿瘤起源和微环境如何塑造癌症表观基因组提供信息。"这一表观遗传视角的突破,或将改写TNBC精准医疗的研究范式。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