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令人困扰的持续性炎症性疾病,主要 “攻击” 人体的回肠末端,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目前,虽然我们知道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 CD 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抗 TNF 疗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用于临床治疗,但对于疾病背后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在肠道微环境中,各类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哪些细胞亚群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这些问题就像一团迷雾,笼罩着 CD 的研究领域,阻碍着更有效治疗方法的开发。
为了驱散这团迷雾,来自希腊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亚历山大?弗莱明”(Biomedic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Alexander Fleming”)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踏上了探索之旅。他们以 TnfΔARE小鼠为研究对象,这种小鼠会自发患上类似 CD 的回肠炎,是研究人类疾病的理想模型。研究人员深入剖析小鼠回肠炎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旨在为 CD 的治疗找到新的突破口。最终,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揭示了 TnfΔARE小鼠回肠炎中复杂的细胞变化和分子机制。免疫细胞方面,T 细胞亚群的基因表达变化以及巨噬细胞的不同分化状态和功能,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质细胞中,成纤维细胞亚群虽然数量减少,但却呈现出促炎表型,并且在细胞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成纤维细胞亚群在回肠炎中的空间特异性炎症调节作用,为理解 CD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 CD 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通过调节特定成纤维细胞亚群的 TNF 反应,有望实现将黏膜炎症与黏膜下炎症分离,阻止疾病进展到慢性阶段,为 CD 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