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遗传性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症在4岁女童中的罕见病例:功能纯合性及临床启示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Hereditary pseudocholinesterase deficiency in a 4-year-old girl: a case report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0.9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一项关于儿童麻醉罕见并发症的突破性研究。德国萨尔大学医学中心团队报道一例由BCHE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症,首次揭示该患儿对米库氯铵(mivacurium)异常敏感引发术后呼吸暂停的分子机制。通过基因测序发现父源K+A变异与母源Gly143Asp变异的特殊组合,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预防儿童麻醉意外具有警示意义。
在麻醉医学领域,有一种被称为"定时炸弹"的遗传性疾病——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症(pseudocholinesterase deficiency)。这种疾病平时毫无症状,却可能在常规麻醉中引发致命危机。当患者接受常用肌松药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或米库氯铵(mivacurium)时,由于缺乏代谢这些药物的关键酶,会导致术后呼吸暂停时间延长数小时。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疾病的携带率高达1/25,但常规术前检查却不包含相关检测。
德国萨尔大学医学中心的Julia Schulze-Berge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发表了一项引人深思的病例研究。他们报道了一名4岁北欧女童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现的异常情况:麻醉结束后25分钟,尽管脑电监测显示患者已处于浅镇静状态(Narcotrend指数B1-B2),却持续出现呼吸暂停和肌无力。通过外周神经刺激器检测发现四联刺激(TOF)完全无反应,结合血清检测显示胆碱酯酶活性仅为940 kU/L(正常值3200-6600),最终确诊为遗传性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症。
研究团队运用了多项关键技术:1) 使用Narcotrend脑电监测系统量化麻醉深度;2) 通过外周神经刺激器进行四联刺激(TOF)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3) 采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进行生化诊断;4) 应用DNA测序技术鉴定BCHE基因变异。这些方法的组合为罕见麻醉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标准化流程。
在"Case presentation"部分,研究详细记录了这名ASA分级I级的健康女童接受常规手术时出现的异常反应。在给予标准剂量米库氯铵(6mg)后,患者出现长达8小时的呼吸肌麻痹,需要转入PICU监护。值得注意的是,脑电监测出现的反常波动(从B1-B2降至C1-C2再突然升至A)提示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多种监测指标判断病情。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部分揭示了这一病例的特殊性:患儿携带来自父亲的K+A复合变异(NM_000055.2:c.[293A>G; 1699G>A])和来自母亲的Gly143Asp变异(NM_000055.2:c.[428G>A; 1685-14T>C]),形成功能性纯合状态。这种复合杂合突变在临床上极为罕见,解释了为何父母既往接受麻醉无异常(均为杂合子),而患儿却出现严重症状。研究同时指出,除麻醉风险外,这类患者还可能面临可卡因中毒和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额外风险。
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1) 建立了从临床表现到基因诊断的完整诊断路径;2) 强调儿童麻醉中常规监测TOF的必要性;3) 揭示特定基因变异组合可能产生"剂量叠加"效应;4) 提出对确诊患者家属进行基因筛查的临床意义。论文最后建议,对于这类患者应发放医疗警示卡,并考虑将相关检测纳入高危人群术前筛查项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