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沃尔巴克氏体(wAlbB)介导的昆虫不相容技术对登革热防控的邻近溢出效应:一项集群随机目标试验的模拟研究
《BMC Medicine》:Adjacent spillover efficacy of Wolbachia for control of dengue: emulation of a cluster randomised target trial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BMC Medicine 7.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团队针对沃尔巴克氏体(wAlbB)释放策略对登革热防控的邻近溢出效应开展创新研究。通过模拟集群随机试验设计,分析454,437例发热患者数据发现,与未干预区域相比,邻近wAlbB释放区居民感染风险降低45%(OR:0.55)。该研究首次证实IIT技术具有显著空间溢出保护效应,为登革热区域联防提供新思路。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研究团队Jue Tao Lim等人在《BMC Medicine》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沃尔巴克氏体干预对邻近非直接释放区域的"溢出保护效应"。研究团队巧妙利用全国454,437例发热患者的测试阴性/阳性数据库,模拟了集群随机目标试验的设计。通过精确匹配干预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与对照区人群,并控制日历时间、环境因子等混杂变量,发现居住在wAlbB释放区邻近地带≥3个月的居民,登革热感染风险显著降低45%。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IIT技术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区域联防联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采用三项关键技术方法:(1)基于全国监测系统的测试阴性设计,纳入2019-2022年137,806例发热患者数据;(2)利用Gravitrap指数量化蚊媒种群动态,监测wAlbB释放对邻近区埃及伊蚊的压制效果;(3)通过高维变量匹配和G-计算法,控制社会经济、环境等混杂因素,准确估计溢出保护效应。
研究结果部分:
"背景"章节揭示了当前登革热防控的困境——传统方法效果有限,而现有疫苗保护不全。新加坡自2018年起在4个市镇开展wAlbB雄性蚊释放,采用两种策略:逐步扩大释放范围(rolling release)和靶向高风险区(targeted release)。
"方法"部分详细介绍了创新的研究设计。团队将26个未干预市镇通过约束随机化筛选出12个对照区,确保与干预区基线发病率平衡。通过精确匹配干预区周边"溢出暴露"居民与对照人群,控制NDVI植被指数、建筑年龄等32项环境变量,采用集群 bootstrap法计算OR值。
"结果"部分显示关键发现:邻近干预区的埃及伊蚊Gravitrap指数(GAI)显著下降,尤其在采用rolling release策略的淡滨尼(Tampines)地区。在匹配的2,354对居民中,干预组登革热阳性率(12.79%)显著低于对照组(21.07%)。保护效果呈现剂量效应——暴露3/6/12个月的风险降低幅度分别为45%/46%/47%。亚组分析显示,青少年保护效果最佳(57-76%),女性优于男性。
"讨论"部分指出,这是首个证实沃尔巴克氏体技术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不同于印尼日惹试验评估的"病毒阻断"型Wolbachia,新加坡采用的种群压制策略通过降低蚊媒密度间接减少传播。研究创新点在于:(1)发现IIT技术可产生45%的邻近区域保护率;(2)证实保护效果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3)为"区域群体免疫"概念提供实证支持。作者建议将溢出效应纳入经济评估,并探索最优释放策略以最大化区域防护效果。该成果对东南亚等高密度城市地区的登革热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