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乳腺癌新辅助系统治疗疗效评估:俯卧位胸部光子计数探测器CT的可行性研究
《European Radiology Experimental》:Breast cancer assessment under neo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using thoracic photon-counting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rone position: a pilot stud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European Radiology Experimental 3.8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乳腺癌新辅助系统治疗(NAST)后疗效评估的临床需求,探索了俯卧位胸部光子计数探测器CT(PCCT)的创新应用。德国研究团队通过9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分析,证实PCCT可准确检测肿瘤大小、面积、T分期及腋窝淋巴结的显著变化(p<0.001),对完全缓解病例的识别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这项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 Experimental》的突破性研究,为传统MRI评估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其独特优势在于无需额外辐射或造影剂即可同步评估乳腺与腋窝区域。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新辅助系统治疗(NAST)已成为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然而临床面临两大挑战:约28-35%的患者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而传统评估手段如MRI虽准确却存在成本高、检查时间长等局限;专用乳腺CT虽表现优异却未普及。更棘手的是,现有影像技术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准确性有限,这直接影响治疗决策的制定。
德国某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Claudia Neubauer等创新性地将胸部光子计数探测器CT(PCCT)这一新兴技术应用于乳腺癌NAST疗效评估。他们采用俯卧位扫描——这种与乳腺MRI一致的体位设计,通过双源PCCT系统(NAEOTOM Alpha)获取65-keV单能重建、碘图及虚拟平扫图像。研究纳入了9例接受NAST前后胸部PCCT检查的患者(平均年龄58±14岁),由三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估肿瘤参数变化。所有检查均采用85秒延迟期的体重适配碘对比剂方案,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前提下实现乳腺与腋窝的同步成像。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俯卧位双源PCCT扫描方案;2)多参数图像重建(单能谱、碘图、虚拟平扫);3)三位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估肿瘤大小、面积、T分期等指标;4)以MRI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的对比分析;5)统计学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Wilcoxon符号秩检验等方法验证结果可靠性。
肿瘤形态学评估结果显示:
功能学参数分析发现:
淋巴结评估方面:
图像质量评估显示:
讨论部分指出,这项开创性研究首次证实胸部PCCT在NAST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其独特优势体现在:1)与MRI相当的肿瘤测量准确性;2)同步评估乳腺与腋窝的"一站式"特性;3)不受乳腺密度影响的稳定表现;4)无需额外造影剂的便捷性。虽然对微转移灶的敏感性有待提高,但PCCT展现出的T分期评估能力(ρ=0.786)已接近专用乳腺CT水平。研究者特别强调,这种"顺势而为"的检查策略——利用常规胸部CT检查机会获取乳腺评估数据,可能改变现有诊疗流程。
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为无法接受MRI检查的患者提供了替代方案;其碘摄取分析功能为疗效预测开辟了新途径;俯卧位设计使PCCT可与MRI图像直接对比。未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并探索PCCT在预测pCR方面的量化标准。这项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 Experimental》的成果,标志着CT技术在乳腺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迈入新阶段。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