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Vibrio natriegens实现低生物量高产丙酮酸:揭示副产物parapyruvate的形成机制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Low-biomass pyruvate production with engineered Vibrio natriegens is accompanied by parapyruvate formation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4.3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德国研究人员针对生物法丙酮酸生产过程中碳损失问题,通过代谢工程改造Vibrio natriegens△vnp12△aceE菌株,开发出低生物量(6.6 gCDW L-1)高生产率(4.1 gPyr L-1 h-1)的发酵工艺,首次发现微生物发酵中parapyruvate的化学-酶促双重形成机制,为优化工业级丙酮酸生产提供了新见解。

  在追求绿色制造的今天,丙酮酸作为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其生物合成技术备受关注。然而传统微生物生产面临两大瓶颈:高生物量导致的碳源浪费,以及神秘的碳损失现象。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Bastian Blombach团队在《Microbial Cell Factories》发表的研究,通过巧妙设计"代谢开关",将海洋细菌Vibrio natriegens改造为高效的丙酮酸"细胞工厂"。

研究团队采用三步策略:首先删除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HC)的aceE基因构建乙酰辅酶A营养缺陷型菌株;随后通过动态补料控制生物量在6.6 gCDW L-1;最后结合LC/Q-TOF-MS和细胞-free反应体系解析碳流向。关键技术包括:① 基因组编辑构建△vnp12△aceE双缺失株;② 恒速补料(0.24 gAc h-1)维持代谢活性;③ 同位素示踪与碳平衡分析;④ 异源表达E. coli的katG基因增强氧化耐受。

研究结果揭示:

  1. 低生物量高产工艺:删除PDHC后菌株需乙酸维持生长,在优化补料策略下实现41.0±1.8 gPyr L-1产量,体积产率达4.1±0.2 gPyr L-1 h-1,较传统工艺提升3倍。
  2. 神秘碳汇的破解:碳平衡出现30%缺口,鉴定出副产物parapyruvate(7 g/L),占碳损失的24%。
  3. 双重复合形成机制:过表达ligK使parapyruvate增加3倍,但基因敲除不影响其生成;在C. glutamicum产丙酮酸体系及细胞-free实验中均检测到该副产物,证实化学缩合与酶促反应共同作用。
  4. 工艺优化新发现:表达外源katG catalase使丙酮酸产量提升19%,暗示氧化应激影响生产稳定性。

这项研究不仅建立了V. natriegens低生物量发酵的新范式,更首次系统揭示了微生物丙酮酸生产中parapyruvate的形成规律。该发现对工业级生产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提示需要控制反应体系pH避免化学副反应,另一方面为通过调控ligK表达优化碳流向提供了靶点。研究者特别指出,这一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于各类微生物丙酮酸生产体系中,未来需要开发针对性的代谢控制策略。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鐢熺墿閫氱簿褰╂帹鑽� • 基因编辑PRPF31+/− hiPSC-RPE细胞外囊泡RNA含量揭示视网膜变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潜力 • 全面综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中巨噬细胞作用的深入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