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基于CmeR-PcmeO生物传感器辅助多通路优化的工程大肠杆菌高效生产水杨酸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Efficient production of salicylic acid through CmeR-PcmeO biosensor-assisted multiplexing pathway optimiz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 6.1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工业生物制造中微生物耐受性差的挑战,开发了基于CmeR-PcmeO生物传感器的高通量筛选系统,结合适应性进化(ALE)和CRISPRi动态调控技术,成功构建了耐受2.1 g/L水杨酸(SA)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W3110K-4,其SA产量提升至1477.8 mg/L,较对照菌株提高30%。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ducA和抗药性基因(ymdA等)突变的关键作用。该研究为芳香族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提供了通用性策略,并发表于《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
江南大学研究人员通过适应性进化(ALE)结合新型生物传感器技术,突破这一瓶颈。他们首先对大肠杆菌W3110进行长达200代的SA梯度驯化,获得耐受2.1 g/L SA的菌株W3110K-3。随后创新性地设计CmeR-PcmeO生物传感器系统:通过分子对接发现调控蛋白CmeR的F99位点为核心结合位点,将其突变为丙氨酸(F99A)后,传感器动态检测范围扩展至15 mM SA。利用该传感器筛选的高产菌株W3110K-4,SA产量达588.1 mg/L,较初始菌株提升2.1倍。
研究进一步整合多通路调控策略:将SA合成关键酶entC(异分支酸合酶)和pchB(异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整合至基因组,同时采用CRISPRi系统动态抑制竞争途径基因(trpEsg3、pheAsg1、tyrAsg3)。通过启动子工程优化(如PO1O3)和核糖体结合位点(RBS)调整,实现代谢流精准平衡,最终使SA产量跃升至1477.8 mg/L,发酵周期缩短至42小时。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适应性突变集中于ducA和抗性基因簇(ymdA、csgB等),这些突变不仅增强SA耐受性,还意外赋予噬菌体抗性。研究首次报道csgB(卷曲菌毛蛋白基因)突变可能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缓解SA毒性,为耐受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1)开发了可推广的CmeR-PcmeO传感器架构,为芳香族化合物检测提供通用工具;2)提出“ALE+传感器筛选+动态调控”三位一体策略,突破产物抑制瓶颈;3)突变株W3110K-4兼具高产与噬菌体抗性,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论文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理性设计提供了范式,相关技术已拓展至其他高价值芳香衍生物生产。
婵炴垶鎸搁鍫澝归崶顒€违濠电姴瀚惌搴ㄦ煠瀹曞洤浠滈柛鐐存尦閹藉倻鈧綆鍓氶銈夋偣閹扳晛濡虹紒銊у閹峰懎饪伴崘銊р偓濠氭煛鐎n偄濮堥柡宀€鍠庨埢鏃堝即閻樿櫕姣勯柣搴㈢⊕閸旀帡宕濋悢鐓幬ラ柨鐕傛嫹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