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RNA干扰生物农药的公众认知与社会许可:可持续农业的新路径
《npj Sustainable Agriculture》:A systematic review on public perceptions of RNAi-based biopesticides: Developing Social Licence to Operate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npj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编辑推荐:
为解决化学农药抗性、环境毒性及公众接受度问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系统综述了RNAi(RNA干扰)生物农药的公众认知与社会许可(SLO)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非转基因特性的认可、环境安全性及成本效益是接受关键,但需解决脱靶效应、降解周期等科学争议。该研究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推广提供了社会科学视角,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成果发表于《npj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化学农药使用量在30年间近乎翻倍,但害虫抗药性日益严重,传统农药的环境毒性问题也愈发突出。这种困境催生了农业科技领域的"绿色革命"——基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的生物农药。与传统化学农药不同,RNAi生物农药通过喷洒双链RNA(dsRNA)特异性沉默害虫关键基因,无需转基因操作即可实现精准防控。然而这项颠覆性技术正面临与当年转基因作物相似的公众接受度困境。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在《npj Sustainable Agriculture》发表系统综述,首次从社会许可(Social Licence to Operate, SLO)角度解析RNAi生物农药的推广路径。研究揭示:尽管83%的消费者更接受非转基因的RNAi喷雾产品(相比转基因Bt作物),但公众对"基因相关技术"的本能警惕仍存在。通过分析多国案例发现,50岁以上群体支付意愿更强,而美国消费者需要20%的价格折扣才愿尝试RNAi农产品。这种认知差异凸显技术传播的复杂性——既要从科学角度阐明dsRNA在人体消化道快速降解的特性,也要直面公众对脱靶效应(off-target effects)和生物累积的合理担忧。
研究方法上,团队遵循PRISMA系统综述规范,检索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217篇文献,重点分析公众认知、政策法规、SLO构建三大维度。采用主题分析法提炼出安全性、成本效益、伦理文化等核心影响因素,并对比了欧美、亚太等地的监管差异。
关键发现包括:1)安全性认知方面,实验证实dsRNA对哺乳动物无毒,但需加强非靶标生物(NTOs)的生态风险评估;2)技术特性上,可生物降解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载体能将药效周期延长3倍,解决降解过快问题;3)政策层面,美国将RNAi归为生化农药,欧盟则按GMO标准监管,这种分歧可能影响全球市场准入。研究特别指出,澳大利亚采用"中间路线"——将其列为农用化学品而非转基因产品,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监管参考。
在讨论部分,作者提出四维SLO构建策略:建立跨学科信任网络、开发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如果蔬标签注明"RNAi防护")、针对原住民文化设计参与式治理、提前布局抗性管理方案。这些建议源自对转基因争议的反思——当年技术推广失败68%源于沟通滞后。值得关注的是,研究预测到2030年,RNAi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但成功前提是解决"科学透明悖论":既要简化专业术语,又要坦诚技术局限性。
这项研究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转换。它证明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受争议的当下,非转基因的RNAi方案可能成为"社会最大公约数"。正如作者强调,只有当科学家、农户和消费者形成"认知同盟",才能真正释放这项技术应对粮食危机的潜力。未来研究需聚焦小农户可及性,以及dsRNA在有机农业中的兼容性,这些都将决定RNAi能否成为可持续农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