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Nephrology》:Real-world use of difelikefali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t a large dialysis org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trospective database study
在治疗方面,过去 CKD-aP 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传统的治疗方法,像外用润肤剂、优化血液透析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等,不仅没有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的批准,而且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们在治疗时往往只能依靠个人经验,患者的治疗效果难以保证。直到地磷莫司(DFK,Difelikefalin)的出现,它作为首个被 FDA 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 CKD-aP 的药物,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不过,它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肾研究学会(Renal Research Institut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回顾性数据库研究。他们从美国费森尤斯肾脏护理(FKC,Fresenius Kidney Care)临床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对 715 名接受地磷莫司治疗且治疗前有瘙痒严重程度数字评定量表(WI-NRS,Worst Itching Intensity Numerical Rating Scale )评分的成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患者被分为在 12 周内接受至少 30 剂地磷莫司治疗的完整疗程组(CRG,complete regimen group )和未达到该剂量的不完整疗程组(IRG,incomplete regimen group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随访时的 WI-NRS 评分,评估地磷莫司的有效性,并观察潜在不良事件,以此来探究地磷莫司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Nephr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技术方法来开展这项研究。数据来源为费森尤斯肾脏护理临床数据仓库,通过提取其中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在统计分析方面,使用配对 t 检验比较患者组内基线和随访的 WI-NRS 评分,用 t 检验比较 CRG 和 IRG 组在基线和随访时的评分以及瘙痒严重程度变化幅度,还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同时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不良事件发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