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原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十大管理要点:叙述性综述
《BMC Nephrology》:Ten tips for managing complement-mediate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formerly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narrative review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BMC Nephrology 2.2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CM-TMA)的诊疗进展,重点阐述了从"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到CM-TMA的术语演变,强调补体替代途径(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失调的核心机制。文章详细介绍了C5抑制剂(eculizumab/ravulizumab)的革新性应用,同时指出基因检测(CFH/CD46等)、继发因素鉴别和脑膜炎球菌预防(Neisseria meningitidis)等关键环节,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指导。
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CM-TMA)是一组由补体替代途径失调引发的危重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损伤。随着对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该疾病已从传统的"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重新命名为CM-TMA,更准确反映了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在病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传统分类将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典型HUS多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感染引发,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血性腹泻,约5%病例与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而CM-TMA(原aHUS)则无前驱腹泻,多见于青少年或成人,由补体调节蛋白(如CFH/CFI/CD46等)基因变异或抗补体因子H自身抗体导致,临床进程更为凶险。
CM-TMA的发病基础是补体替代途径的持续激活,主要涉及两类分子异常:补体调节蛋白(CFH/CFI/CD46等)功能丧失型突变,或补体效应蛋白(C3/CFB等)功能获得型突变。其中CFH突变占20-30%,复发风险最高;CD46/MCP突变占10-15%。约6%病例由抗CFH自身抗体引起,这类患者多伴有CFHR1-3基因缺失。
典型三联征包括:
诊断需排除TTP和继发性TMA:
妊娠期HELLP综合征需与CM-TMA鉴别。胎盘通过CD59和衰变加速因子(DAF)调控补体激活,产后胎盘剥离可能诱发CM-TMA。血清肌酐≥1.9 mg/dL且LDH≥600 U/dL组合对产后CM-TMA诊断特异性达100%。
C5抑制剂(eculizumab/ravulizumab)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治疗格局:
约30-55%患者未检出已知致病突变,但阴性结果不排除CM-TMA诊断。建议对CFH/CFI/CD46/C3/CFB等基因进行二代测序,并对CFHR区域进行拷贝数变异分析。
停药决策需个体化考量:
该综述强调CM-TMA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策略,随着补体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新型靶向药物的开发,这类既往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已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病,但治疗优化和长期预后仍需进一步研究。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