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与民族健康差异研究新发现:亚裔剖宫产率差异背后的秘密

《Journal of Racial and Ethnic Health Disparities》: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Low-Risk Unplanned Cesarean Birth: Disaggregating Asian Data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Journal of Racial and Ethnic Health Disparities 3.2

编辑推荐:

  为解决亚裔剖宫产率差异研究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针对美国西北部医院低风险首次分娩产妇中不同亚裔群体非计划剖宫产差异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亚裔群体非计划剖宫产率存在差异,该研究为减少剖宫产不平等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育健康领域,剖宫产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尽管降低剖宫产率的倡议不断推进,但美国的剖宫产率依旧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低风险的首次分娩(NTSV,nulliparous, term, singleton, vertex presentation)产妇中。这不仅增加了产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导致了医疗成本的上升。
过往研究在探讨剖宫产差异时,大多采用宽泛的种族分类,未能充分考虑亚裔内部的差异。亚裔群体包含众多亚群,他们在文化、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和遗传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这些差异可能影响着生育健康结果。然而,由于缺乏细分的亚裔数据,相关研究受到了很大限制。

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以及西雅图医疗质量基金会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美国西北部医院的研究。他们利用医疗质量基金会的产科护理结果评估项目(OB COAP)的临床数据,旨在探究不同亚裔群体非计划剖宫产的差异及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采用了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了 2017 年至 2021 年的分娩数据。研究对象为美国西北部 14 家医院的低风险首次分娩产妇,排除了计划社区分娩、产时转诊以及未经试产的剖宫产病例。研究人员通过多水平多变量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计算了未调整和调整后的剖宫产比值比,并纳入了多种可能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作为协变量,如产妇年龄、分娩年份、体重指数(BMI)、婴儿体重、保险状况、孕期疾病、引产情况、医院新生儿护理水平等。

研究结果显示,在符合纳入标准的 40160 例分娩中,21.3% 为亚裔产妇。总体而言,产时剖宫产率为 23.1%,但不同亚裔群体差异显著,南亚裔最高,达 33.9%,东亚裔最低,为 17.0%。与白人相比,南亚裔(OR 1.84, CI 1.66–2.04)、东南亚裔(OR 1.28, CI 1.05–1.55)和未明确亚裔(OR 1.27, CI 1.18–1.37)在未调整分析中,非计划剖宫产的几率显著更高,而东亚裔则显著更低(OR 0.73, CI 0.63–0.86)。在调整模型中,南亚裔非计划剖宫产的几率是白人的两倍多(aOR 2.18, CI 1.95–2.44)。

进一步分析剖宫产的指征发现,东南亚裔分娩时,因产程缓慢或无进展而进行剖宫产的几率显著高于白人,而因胎儿状况担忧进行剖宫产的几率显著低于白人;南亚裔在未调整分析中,因胎儿状况担忧进行剖宫产的几率显著高于白人,但调整后该差异不显著。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首次详细分析了美国西北部地区不同亚裔群体非计划剖宫产的差异,揭示了 “亚裔” 这一宽泛种族分类下掩盖的剖宫产结果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医疗系统应收集细分的种族和民族数据,以便为减少低风险非计划剖宫产的不平等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孕期管理建议。同时,该研究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剖宫产差异的因果关系、干预措施以及验证不同地区的结果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一是使用多中心的 OB COAP 数据集,该数据集涵盖了丰富的临床变量;二是采用多水平多变量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控制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论表明,不同亚裔群体在非计划剖宫产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南亚裔在控制已知风险因素后,非计划剖宫产的几率仍较高。这一发现为改善生育健康公平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尽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数据缺失、文化因素未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影响等,但依旧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因果关系,探索干预措施,并验证不同地区的结果,以更好地解决生育健康中的不平等问题。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