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Outcomes of localized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 with a conventional device in progressive keratoconus
编辑推荐:
圆锥角膜是角膜的一种进行性病变,严重影响视力。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标准角膜胶原交联(CXL)设备进行局部圆锥中心交联(L-CXL)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稳定病情,近半数患者视力(BDVA)和角膜最大曲率(Kmax )改善,为圆锥角膜治疗提供新方案。
圆锥角膜,这一角膜的 “隐形杀手”,正悄然威胁着许多人的视力健康。它是一种角膜的进行性病变,会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不断加重,患者视力逐渐下降,生活质量也大受影响。传统的治疗手段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而角膜胶原交联(CXL)技术的出现,给圆锥角膜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它已成为许多国家稳定圆锥角膜病情的 “金标准” 治疗方法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 CXL 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角膜组织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复杂设备价格高昂,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配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一种更精准、更经济且广泛适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
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Sheba 医学中心 Goldschleger 眼科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勇敢地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他们开展了一项针对利用标准 CXL 设备进行圆锥中心 L-CXL 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效果评估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上,为圆锥角膜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研究人员在此次研究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采用 Sirius 断层扫描仪(结合 Placido 盘地形图和前节 Scheimpflug 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部成像检查,精准获取角膜的形态学数据。其次,依据成像结果,由资深角膜专家团队确定圆锥中心的治疗区域,确保治疗精准覆盖病变部位。再者,采用加速 CXL 方案,使用特定强度(9 mW/cm2 )的光照设备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及术后护理方案 。
研究结果
患者基本信息与术前数据 :研究纳入了 18 例患者的 24 只眼睛,这些患者均被诊断为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确诊圆锥角膜时的平均年龄为 22.5±6.7 岁,其中男性占比 70.5%。术前,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为 0.282±0.35 LogMar,平均角膜最大曲率(Kmax )为 57.4±6.0 D,平均角膜最薄厚度(MP)为 468.4±39.0 μm。
L-CXL 术后特征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17.95±7.7 个月。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如 1 只眼睛出现轻度 haze,11 只眼睛出现干眼综合征,3 只眼睛出现乳头。术后 12 个月时,BDVA、Kmax 和散光圆柱镜度数整体保持稳定,MP 较基线值有小幅度下降(从 460.0±41.7 μm 降至 451.4±43.0 μm,P<0.001)。
最佳矫正远视力 :术后 12 个月,平均 BDVA 为 0.204±0.173 LogMa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但有 10 只眼睛(占 42%)的 BDVA 提高了 1 - 4 行,且这些视力改善的眼睛术前 BDVA 显著低于视力稳定的眼睛(P=0.034),不过术后 12 个月时两组 BDVA 相近(P=0.64)。
角膜最大曲率 :术后 12 个月,平均 Kmax 保持稳定(术前 59.07±7.55 D,术后 57.90±7.12 D,P=0.238)。然而,有 13 只眼睛(占 54%)的 Kmax 改善超过 0.5 D,其中 6 只眼睛的 BDVA 和 Kmax 均得到改善,且随访期间所有眼睛的 Kmax 均未增加。
屈光圆柱镜度数 :术后 12 个月,屈光圆柱镜度数整体稳定(P=0.326)。但有 6 只眼睛(占 25%)的屈光圆柱镜度数得到改善,且这些改善患者的术前 Kmax 显著低于稳定组(55.7±3.3 D 对比 56.7±6.4 D,P=0.039)。
研究结论表明,利用标准 CXL 设备进行圆锥中心 L-CXL,即使没有眼跟踪系统,也能成功稳定圆锥角膜病情,近半数眼睛的 BDVA 和 Kmax 得到改善,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一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在不依赖复杂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优化 CXL 治疗区域和光照技术,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为广大眼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易操作的圆锥角膜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那些设备资源有限的小型医疗机构,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时,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回顾性研究设计和样本量较小,且未系统测量术后角膜分界,可能影响对交联效果的全面评估。未来需要开展多中心、跨国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更高能量方案的应用潜力,为圆锥角膜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