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Nasal cytological evidence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e olfactory cleft in 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
编辑推荐:
新冠疫情后,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嗅觉障碍(OD)。为探究其原因,罗马托雷维格塔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嗅裂存在免疫激活和上皮损伤。该研究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助力改善患者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嗅觉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我们对美食的享受,还关乎生活的安全与社交体验。然而,嗅觉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OD)却成了不少人的困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许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部分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嗅觉仍无法恢复,这种持续性嗅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虽然知道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嗅觉障碍,但对于其背后的发病机制却知之甚少。同时,针对持续性嗅觉障碍,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持续性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罗马托雷维格塔大学(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来开展研究。首先是病例对照研究,选取 36 例持续性嗅觉障碍患者作为嗅觉障碍组(OD),18 例感染新冠病毒后无嗅觉障碍的康复者作为第一对照组(CG1),18 例从未感染新冠病毒且无嗅觉障碍的人作为第二对照组(CG2),并对三组人员进行年龄和性别匹配。其次,利用心理物理学评估(psychophysical assessment)中的扩展嗅棒测试(Sniffin’ Sticks test)对参与者的嗅觉功能进行评价,得出阈值、辨别和识别(Threshold, Discri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TDI)分数。最后,通过鼻刷在嗅裂(olfactory cleft)获取鼻腔细胞学样本,采用 May-Grunwald-Giemsa 染色技术,结合半定量分级系统对细胞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鼻腔细胞学分析 :通过鼻腔细胞学分析,发现嗅觉障碍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细胞改变。在嗅觉障碍组中,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41.7% 的患者淋巴细胞呈中等数量大团块(2 + 分级),47.2% 呈大团块但不覆盖视野(3 + 分级);44.4% 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有少量散在细胞形成小团块(1 + 分级),16.7% 有中等数量中性粒细胞形成大团块(2 + 分级)。而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所有组中均很少见,且无显著差异。
纤毛上皮细胞异常 :嗅觉障碍组中纤毛细胞病变(ciliocytophthoria,CCP)明显,44% 的患者存在该病变,而在 CG1 中仅 16%,CG2 中则不存在。
相关性分析 :对细胞学结果和 TDI 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分级与 TDI 分数之间无显著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 OD 患者的 TDI 分数较低且淋巴细胞分级集中在 2 + 或 3 + 。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该研究意义重大。持续性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与嗅裂处持续的免疫激活和上皮损伤有关。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活动和纤毛细胞病变突出了慢性炎症在持续性嗅觉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这一发现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长期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有助于调节局部炎症,促进神经上皮再生,鼻腔细胞学检查可用于识别可能从这类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实现个性化治疗,优化治疗效果。未来还需在更大的队列中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其在其他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加深对免疫介导的感觉缺陷的理解,为解决持续性嗅觉障碍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