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发现地衣物种 —— 地中海鳞盘衣(Psora mediterranea):喜马拉雅鳞盘衣新定义与欧洲物种修订

《Mycological Progress》:Psora mediterranea (Lecanorales, Psoraceae), a new lichen species from Europe, including a new concept for P. himalayana and a revised key to the European specie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Mycological Progress 2.1

编辑推荐:

  在真菌分类学研究中,地衣物种的分类与鉴定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物种形态相似易混淆、部分物种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等。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欧洲地衣物种的分类学研究,发现了新物种地中海鳞盘衣,重新界定了喜马拉雅鳞盘衣,并修订了欧洲地衣物种检索表,为地衣分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广袤的自然界中,地衣如同隐藏在角落的神秘精灵,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多样的形态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共生的复合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地衣的分类学研究却面临诸多挑战。
就拿鳞盘衣属(Psora)来说,它是地衣化、鳞状、网衣型的属,常被称为鱼鳞地衣,是生物土壤结皮群落的模式属,在与光共生生物的研究中也备受关注 。但由于其形态特征与其他一些属相似,在欧洲,鳞盘衣属很容易与 Bryobilimbia fissuriseda、Glyphopeltis、Gypsoplaca、Psorula、Romjularia 等混淆。而且,该属的分类历史复杂,其名称曾在 Lecidea 属中作为一个部分,后来才确立了现在的分类范围。同时,Psoraceae 科的分类范围也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其中一些属的归属存在争议。
此外,亚洲和北美地区的喜马拉雅鳞盘衣(Psora himalayana)的分类界定也存在很大争议。它的命名历史复杂,不同学者对其分类地位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看法不一。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人们对鳞盘衣属及相关地衣物种的深入了解,也影响了地衣分类学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德国森肯伯格研究所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植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技术方法来开展此次研究。在形态学和化学研究方面,他们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标本进行观察,利用显微镜记录形态特征,并通过颜色反应和薄层层析(TLC)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在获取数据时,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设施(GBIF)下载数据,结合实地采集信息,绘制物种分布图。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从 52 个标本中提取总基因组 DNA,对核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mtSSU)等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
研究结果如下:
  • 系统发育关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人员发现鳞盘衣属是单系属,Brianaria 和 Protoblastenia 是姐妹属,它们与鳞盘衣属构成一个分支。Glyphopeltis 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鳞盘衣属所在分支之外,支持将其置于新科 Glyphopeltidaceae;Protomicarea 则应属于 Pilocarpaceae 科 。
  • 鳞盘衣属内物种关系:在鳞盘衣属内,P. testacea 是其他物种的姐妹种,其余物种构成一个分支。但该分支内部的骨干结构支持度不高。研究还发现一些得到支持的分支,如 P. himalayana 和 P. mediterranea 分支,此前它们被误鉴定为 P. pseudorussellii 。
  • 新物种描述:研究人员描述了新物种 P. mediterranea,它与 P. pseudorussellii 形态相似,但在子囊盘颜色、形状、孢子大小、系统发育位置和地理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P. mediterranea 生长在欧洲地中海地区的石灰岩岩石壁和露头,子囊盘呈中等棕色至红棕色,孢子较大。
  • 喜马拉雅鳞盘衣重新界定:研究表明,此前被认为是 P. himalayana 的部分样本实际上属于其他物种,研究人员重新界定了 P. himalayana,并指定了新的后选模式标本。新界定的 P. himalayana 主要分布在中亚山区,生长在土壤或岩石缝隙中的土壤上。
  • 修订检索表:基于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供了两个更新的欧洲鳞盘衣属物种检索表,一个是包含形态相似物种的检索表,另一个是简化的 “手持放大镜” 检索表,方便人们对鳞盘衣属及相关物种进行分类鉴定。
在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尽管鳞盘衣属早在 18 世纪就被发现,但此次研究在欧洲这一研究较为充分的地区仍发现了新的物种,这表明基于形态变异描述的物种可能代表多个分子谱系。此次研究重新界定了 P. himalayana,明确了其分类地位,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分类争议。同时,对 Psoraceae 科的分类范围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新的分类建议,为地衣分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项研究发表在《Mycological Progress》上,其成果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地衣物种,还为地衣的生态、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了地衣分类学的发展,让我们对自然界中这些神秘的 “精灵”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鐢熺墿閫氱簿褰╂帹鑽� • 综述:了解猴痘的死灰复燃:非洲近期疫情的关键驱动因素及经验教训 • 甲基苯丙胺相关障碍显著增加心肌病风险:台湾地区的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