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索非线性动力学在时间晶体中的表现,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 InGaAs 半导体中的电子 - 核自旋系统(ENSS)为研究对象,通过周期性调制激发极化开展研究。结果发现系统存在频率锁定、分岔等现象,该研究为理解时间晶体和非线性动力学提供新视角。
在微观的物质世界中,时间晶体的研究就像一场神秘的探索之旅。自 2012 年时间晶体的概念被提出后,它便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时间晶体分为连续时间晶体(CTC)和离散时间晶体(DTC),在不同的激发条件下展现出独特的性质。然而,目前对于时间晶体在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理解还存在许多空白,不同时间晶体状态之间的转变机制也尚不明确,这就像一团迷雾,笼罩着这个充满潜力的研究领域。
为了驱散这团迷雾,来自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Experimentelle Physik 2, Technische Universit?t Dortmund)、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约费物理技术研究所(Ioffe Institut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为我们揭开了时间晶体非线性动力学的神秘面纱。
研究人员利用 InGaAs 半导体中的电子 - 核自旋系统(ENSS)作为研究平台。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微观的 “实验室”,当受到圆偏振激光连续激发时,会产生类似时间晶体行为的自振荡。研究人员通过周期性调制激发极化,打破连续驱动的状态,以此来探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他们使用连续波激光二极管作为泵浦激光,通过电光调制器改变其偏振状态,同时利用线性偏振的探测激光,结合偏振桥和平衡光电二极管测量法拉第旋转(FR),以此来获取系统的相关信息。此外,还运用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信号进行分析,以及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周期自振荡:在特定的泵浦条件下,ENSS 会表现出稳定的非衰减自振荡,这是连续时间晶体(CTC)的典型特征。通过测量光致发光光谱和法拉第旋转光谱,可以观察到系统的自振荡现象,其 FFT 频谱呈现出以自然频率f0nat?及其高次谐波为主的特征。
- 激发极化的周期性调制:对泵浦激光的极化进行周期性调制后,研究人员发现系统出现了频率锁定(frequency locking)现象,即系统的频率会与调制频率或其有理分数同步,这一范围被称为锁定范围(entrainment range)。锁定范围的宽度与调制深度有关,形成了阿诺德舌(Arnold tongue)图案。在锁定范围的边缘,FFT 频谱会出现多个峰值,系统表现出混沌振荡的特征。通过对自相关函数、最大 Lyapunov 指数和相关维度的分析,证实了这种混沌行为。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分岔现象,整个频率响应呈现出类似魔鬼阶梯(devil’s staircase)的分形结构,这表明系统具有自相似性。
- 周期调制 ENSS 的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建立模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模型中考虑了电子自旋与核自旋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以及激光极化调制对系统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相符的频率锁定范围和分岔图案。模型还引入了有效缠绕数(effective winding number)的概念,进一步解释了系统的同步现象与频谱特征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观察到的稳定亚谐波响应与调制频率的同步现象,通常与离散时间晶体(DTC)状态相关,这意味着在该研究中,连续时间晶体(CTC)状态发生了向离散时间晶体(DTC)相的转变。研究中发现的混沌振荡和分形结构等非线性现象,丰富了对时间晶体和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解。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物理系统中时间晶体行为的普遍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非线性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未来,研究可以从空间耦合的角度出发,探索相邻供体之间的空间同步模式和混沌区域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考虑检测单个供体之间的量子相关性,这将为该领域带来更多的发现和突破。总之,这项研究为时间晶体和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