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弓形虫抗原蛋白的体内鉴定及多态性计算机模拟分析:血清分型新靶点的探索
《Microbiology Spectrum 3.7》:Identifica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 antigenic proteins using an in vivo approach and in silico investigation of their polymorphism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Microbiology Spectrum 3.7
编辑推荐:
本研究通过体内共免疫沉淀结合质谱技术,首次系统性鉴定了弓形虫(T. gondii)727种免疫原性蛋白,其中121种为顶复门器相关蛋白(GRA/ROP/RON/SAG)。基于117株弓形虫基因组数据(NGS)的变异位点分析(SNP)发现,ROP5和ROP7基因上的4个非同义突变具有基因型特异性。该研究为开发替代基因分型(MLST/MS)的血清分型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但揭示了抗原蛋白多态性与基因型的复杂关联。
ABSTRACT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作为全球性机会致病寄生虫,其基因型与毒力表型密切相关。传统基因分型依赖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微卫星标记(MS),但临床样本DNA获取困难制约了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创新性采用体内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策略,旨在突破血清分型技术开发瓶颈。
INTRODUCTION
弓形虫基因型呈现显著地理分布差异:II型在欧洲占主导(90%),而I型和非洲1型与重症弓形虫病相关。现有血清分型技术仅能区分II型与非II型,其局限性源于两方面:已知抗原蛋白数量不足(约50种),且多态性研究多基于少量菌株(通常仅I-III型)。本研究首次系统筛选弓形虫免疫原性蛋白,并基于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库(117株)分析其多态性。
MATERIALS AND METHODS
实验选用非洲1型(FOU)、II型(ME49)和III型(VEG)速殖子。通过小鼠感染模型制备超免疫血清,采用共免疫沉淀(Co-IP)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抗原蛋白。基因组分析使用Galaxy平台进行序列比对(BWA-MEM)、变异检测(FreeBayes)和功能注释(SNpEff),筛选标准为:在某一基因型中突变率>70%,其他基因型<30%。
RESULTS
抗原蛋白鉴定
共鉴定727种免疫原性蛋白,其中121种为顶复门器相关蛋白(16.6%),包括40种致密颗粒蛋白(GRA)、14种棒状体蛋白(ROP)等。值得注意的是,686种(94%)为首次报道的弓形虫抗原蛋白。
多态性特征
在53,933个高质量SNP中,17,350个位于编码区(CDS)。全基因组分析显示:
DISCUSSION
本研究突破了传统抗原蛋白筛选局限,首次通过体内实验鉴定出727种抗原蛋白,较既往研究扩大14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83种顶复门器蛋白为首次发现具有免疫原性,包括13种微线体蛋白(MIC)和9种棒状体颈部蛋白(RON)。多态性分析揭示了基因型特异性SNP的分布规律:II型菌株呈现高度基因组保守性,而亚马逊型在ROP7基因上聚集特异性突变。线粒体关联因子1a基因的跨基因型突变模式,可能反映其在不同毒力株中的进化压力差异。
研究局限性在于:① 鉴定的SNP多位于非编码区(61%),其血清学意义需验证;② 非洲1型与I型共享ROP5突变(c.1378G>T),提示血清分型需组合多位点标记。未来研究可聚焦ROP5/ROP7抗原表位的抗体应答特征,并整合机器学习算法提升分型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抗原蛋白数据库和基因型标记库,为开发新一代血清诊断工具奠定了分子基础。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