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3模拟物通过线粒体凋亡机制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杀伤作用

《Cell Death Discovery》:BH3 mimetics augment cytotoxic T cell killing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via mitochondrial apoptotic mechanism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Cell Death Discovery 6.1

编辑推荐:

  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高肿瘤负荷导致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效果不佳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BH3模拟物(如venetoclax)联合WT1特异性CD8+ T细胞治疗AML的研究。发现该联合方案能显著增强对AML细胞系和原代样本的杀伤作用,且主要通过激活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实现。该研究为优化AML过继细胞疗法提供了新机制,论文发表于《Cell Death Discovery》。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作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传统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仍是实现长期疾病控制的主要手段,但受限于供体匹配、并发症等问题,多数患者无法接受该治疗。近年来,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取得突破,但在AML领域进展缓慢——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面临靶点特异性不足的困境,而基于T细胞受体(TCR)的策略虽能靶向WT1等肿瘤相关抗原,却在肿瘤高负荷环境下效果有限。这种治疗困境背后,是AML细胞凋亡阈值过高导致的T细胞抵抗现象。

为破解这一难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Kapil Saxena、Cassian Yee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他们巧妙利用已获批临床的BCL-2抑制剂venetoclax(VEN)作为"凋亡敏化剂",联合WT1特异性CD8+ T细胞,在AML细胞系和原代样本中实现了协同杀伤效应。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协同作用并非如假设般通过交叉激活内外源性凋亡通路实现,而是T细胞本身就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杀伤AML细胞,而VEN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机制。这项颠覆传统认知的发现发表于《Cell Death Discovery》,为优化AML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

研究团队采用多项关键技术:通过内源性T细胞(ETC) protocol生成HLA-A02:01限制性WT1特异性CD8+ T细胞;使用CRISPR/Cas9构建BAX/BAK双敲除AML细胞系;通过caspase活性检测和抑制剂实验解析凋亡通路;检测14例HLA-A02:01阳性原代AML样本(含高危突变型和治疗耐药型);采用MCL-1抑制剂S63845靶向VEN耐药细胞。所有实验均设严格对照,包括正常PBMCs验证特异性。

"WT1特异性CTLs对AML细胞的杀伤作用"部分证实,通过ETC protocol生成的CD8+ 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WT1肽段(RMFPNAPYL),对OCI-AML2、OCI-AML3和THP-1细胞系产生剂量依赖性杀伤,且不损伤正常PBMCs。值得注意的是,这些CTLs能有效清除CD34+/CD38-白血病起始细胞(LICs)群体,这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VEN与WT1-CTLs的协同作用"揭示:虽然VEN单药对TP53/RAS突变型细胞(THP-1、OCI-AML3)效果有限,但预处理策略(24h VEN暴露后洗脱再联合CTLs)在VEN敏感型OCI-AML2细胞中实现协同杀伤(存活率从45.6%降至6.9%)。机制研究表明,这种协同不依赖VEN增强CTL功能,而是VEN预处理的"线粒体致敏"效应使AML细胞更易被CTL诱导凋亡。

"CTL激活AML细胞内源性凋亡通路"是研究的核心发现。通过BAX/BAK双敲除实验,证实CTL杀伤高度依赖线粒体凋亡效应蛋白——双敲除细胞对CTL/VEN联合治疗几乎完全抵抗。caspase抑制剂实验进一步显示,caspase 2/9(而非死亡受体相关caspase 8)的抑制能阻断CTL杀伤。这些结果颠覆了CTL主要通过外源性凋亡通路杀伤靶细胞的传统认知。

在原代样本验证中,研究团队检测了14例具有不同突变谱(含FLT3-ITD、DNMT3A、TP53等)的AML样本。VEN预处理后WT1-CTL方案在12/14例样本中显著增强杀伤效果,包括5例含CD34+/CD38- LICs的样本。特别重要的是,对于VEN耐药型(如PTPN11突变、inv(3)核型)样本,换用MCL-1抑制剂S63845仍能保持协同效应,证明该策略的普适性。

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首次阐明CTL可通过内源性凋亡通路杀伤AML细胞,为联合BH3模拟物提供理论依据;建立"预处理"给药策略,既避免VEN对CTL的毒性,又实现协同增效;证实该方案对高危亚型(如TP53突变、LICs富集)的有效性。临床转化方面,研究建议:根据突变谱选择BH3模拟物(BCL-2或MCL-1抑制剂);采用间歇给药减轻毒性;针对高负荷患者可序贯使用不同靶向药物。这些发现不仅为AML免疫治疗开辟新途径,其"凋亡致敏"理念也可拓展至其他肿瘤类型,具有重要转化价值。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