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NMMI Physics》:Accuracy and precision analyses of single-time-point dosimetry utilising 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ling and non-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ling
编辑推荐:
在分子放疗(MRT)中,准确计算个体时间积分活度系数(TIACs)对优化治疗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利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LMEM),开展单时间点(STP)剂量测定准确性和精密度的研究。结果显示 STP 剂量测定准确性可接受但精密度降低,这对优化剂量方案意义重大。
在分子放疗的领域里,准确计算用于衡量吸收剂量(AD)的个体时间积分活度系数(TIACs),就如同精准导航仪对于飞机飞行一般重要,它是优化治疗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所在。传统的 TIAC 计算方法需要多次时间点的生物动力学测量,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单时间点(STP)生物动力学数据计算 TIACs 的方法,因能降低工作量和减轻患者负担,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众多计算 TIACs 的方法中,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能依据药物在体内的关键生理过程,即给药、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来模拟放射性标记物质的行为。不仅如此,PBPK 模型还能准确选择给药活度、模拟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描绘多个器官的浓度 - 时间曲线。然而,目前对于利用 PBPK 模型进行 STP 剂量测定中个体 TIAC 估计的精密度分析,在相关文献中还存在明显的空白。尽管大多数研究聚焦于 STP 剂量测定的准确性,但精密度信息对于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同样不可或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德国乌尔姆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EJNMMI Physics》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主要有:收集 8 名患者的生物动力学数据,这些患者包括 4 名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 4 名患有脑膜瘤的患者。使用特定的 PBPK 模型,并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LMEM)进行参数拟合,利用 NONMEM 软件实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同时,运用留一法(leave-one-out Jackknife method)计算 STP 吸收剂量(sADs),并通过多种指标评估剂量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模型拟合结果:研究发现,设置 II 的 PBPK 模型在拟合生物动力学数据方面表现出色,其 Akaike 权重接近 100%,且通过了拟合优度(GoF)测试。这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行为。
- 最佳时间点确定:通过计算相对偏差(RD)、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等指标,研究人员发现注射后 48 小时进行 STP 剂量测定,能为肾脏和肿瘤提供可接受的吸收剂量估计,此时 RMSE 和 MAPE 值最低,是进行 STP 剂量测定的最佳时间点。
- 精密度分析结果:与基于所有时间点(ATP)的剂量测定相比,STP 剂量测定的精密度较低。例如,在注射后 48 小时,肾脏和肿瘤的 sADs 相对标准误差(RSE)明显高于 rADs,这意味着 STP 剂量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在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此次研究成功建立了计算 RD 和个体 AD 不确定性的通用方法,用于评估 ATP 和 STP 拟合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 STP 剂量测定的准确性可以接受,但精密度低于 ATP 拟合。个体 AD 的不确定性信息对于评估 AD 估计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多周期治疗中,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不同周期的 AD 是否保持一致,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后续周期的给药活度。这一研究为制定优化的剂量测定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PBPK 模型和 NLMEM 进行 STP 剂量测定,提高分子放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