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hthalmology and Therapy》:Optimizing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ry Eye Disease: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Hong Kong
编辑推荐:
为解决干眼疾病(DED)诊断和管理复杂、耗时,以及在香港医疗环境下诊断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针对香港地区 DED 诊断和管理框架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框架可优化诊断和治疗流程,对提升患者诊疗效果意义重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在现代生活中,干眼疾病(Dry Eye Disease,DED)却成为了威胁人们眼健康的一大 “隐形杀手”。随着年龄增长、数字设备使用增多以及环境压力增大,DED 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全球成年人群中,DED 的患病率在 5% - 50% 波动,亚洲地区的预估合并患病率为 20.1%。
DED 会导致泪膜稳态失衡,包括泪液高渗、眼表炎症损伤和神经感觉异常等,进而引发眼部干燥、灼烧、瘙痒、畏光等不适症状,还会干扰视力,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阅读、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而且,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临床体征之间常常存在差异,这使得诊断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许多患者自行使用非处方润滑剂缓解症状,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病情慢性化和加重。
在香港这样医疗资源紧张、患者就诊量大的地区,传统冗长的诊断流程难以实施,容易造成疾病的漏诊和治疗不足。为了打破这一困境,香港干眼框架工作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旨在优化 DED 诊断和管理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Ophthalmology and Therapy》杂志上。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套专门针对香港医疗环境的 DED 诊断和管理框架。该框架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评估,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症状表现;利用裂隙灯检查评估眼表和附属器的体征;采用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Fluorescein Tear Break-Up Time,F - TBUT)、眼表染色等临床测试,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
研究结果如下:
- 诊断流程优化:提出简化路径和最佳路径两种诊断流程。简化路径适用于会诊时间有限的情况,通过询问患者病史、风险因素,重点关注如流泪、刺痛 / 灼烧感、眼红、异物感 / 砂砾感、视力波动和干燥这六种关键症状,再结合裂隙灯检查、F - TBUT、眼表染色等进行诊断。最佳路径则在时间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更多的检查,如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泪液渗透压测试等,更精准地确定 DED 的亚型 。
- 病情分级:采用改良牛津量表(Modified Oxford Scale)和本地简化分级方案评估 DED 的严重程度。简化分级方案结合了对润滑剂的反应、症状数量、结膜充血情况和眼表染色情况,将 DED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方便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
-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 DED 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轻度 DED 可使用人工泪液,如透明质酸钠、羟丙甲纤维素等;对于蒸发过强型干眼(Evaporative dry eye,EDE),可使用含脂质的眼用补充剂;针对黏蛋白缺乏型干眼,可考虑局部使用黏蛋白促分泌剂,如地夸磷索、瑞巴派特。对于中重度 DED,当出现结膜充血和眼表染色阳性时,可使用抗炎药物,如环孢素 A(Cyclosporine A)或糖皮质激素 。
- 患者转诊与随访:明确了患者转诊的标准,如症状无法控制、视力持续下降等情况需及时转诊。同时强调了随访的重要性,建议至少每 6 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以便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眼健康状况 。
研究结论表明,该框架全面考虑了 DED 的多因素特性和香港的医疗实际情况,通过标准化诊断流程和清晰的治疗指南,有望提高 DED 诊断的准确性,实现早期干预。这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对自我管理的依赖,还能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为香港地区的眼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