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Neurology》:Adult-onset Leigh syndrome with recurrent seizures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due to the 9176T?>?C mutation: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在神秘的医学领域中,Leigh 综合征(LS)如同隐藏在迷雾里的难题。它是一种由氧化磷酸化系统(OXPHOS)相关基因突变引发的线粒体脑病,多发于婴幼儿期,症状复杂多样,常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然而,晚发型病例较为罕见,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目前,对于 LS 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限,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让医学界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揭开成人 LS 的神秘面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成年 LS 患者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Neurology》上。
复发性癫痫:患者出现复发性癫痫,但脑部无相关病变可解释。癫痫是原发性线粒体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 OXPHOS 缺陷导致的 ATP 耗竭有关,同时癫痫发作也可加重线粒体功能障碍。约 40% 的 LS 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癫痫,其预后与癫痫发作史和出生时的病理体征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因不明,高血压在 LS 中并不常见。目前报道的 LS 合并高血压病例多为儿童,且预后较差。成年 LS 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程可能相对较轻,预后较好,其高血压可能与脑干病变调节交感神经活动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治疗方法
目前 LS 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补充辅酶 Q10 及其衍生物、维生素、丙酮酸、二氯乙酸和采用生酮饮食(KD)等。线粒体替代疗法、基因疗法、缺氧治疗和免疫疗法(如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有一定前景。对于线粒体疾病相关癫痫,治疗方法与非线粒体癫痫相似,但需注意药物毒性和对肌阵挛的影响。生酮饮食对线粒体难治性癫痫有效,迷走神经刺激(VNS)、深部脑刺激(DBS)和姑息性手术也可用于治疗耐药性癫痫。
预后
LS 的预后较差,全球范围内成年前死亡率在 23.8% - 39.2% 之间。晚发型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早发型患者,且 LS 的生存率因基因型而异,如 MT-ND5 和 MT-ATP6(m.8993T>C 和 m.9176T>C)缺陷的患者生存率较低,而 SURF1 缺乏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生存率较高。
这项研究通过对一名成年 LS 患者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该疾病的一些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突发性高血压、复发性癫痫,同时伴有基底节和脑干白质改变的特征性神经影像学表现时,临床医生应考虑 LS 的可能,并及时进行基因分析以确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对 LS 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后续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对改善 LS 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