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胰岛素水平与老年人低肌肉量的关联研究:探寻肌肉健康的新线索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insulin level and low muscle mass in older individuals: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2

编辑推荐:

  随着全球及中国老龄化加剧, sarcopenia 成为社会难题。为探究血清胰岛素水平与老年人低肌肉量的关系,研究人员分析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发现充足血清胰岛素水平可能是 60 岁及以上中国成年人维持肌肉量的保护因素,为治疗低肌肉量提供新思路。

  在全球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在持续攀升。这不仅给社会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带来了巨大压力,还让诸如少肌症(sarcopenia,一种以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 )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对于血清胰岛素水平与老年人低肌肉量之间的联系,科学界尚未完全明晰。为了填补这一认知空白,来自浙江省嵊州市中医医院骨科、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杂志上。
该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深入探究血清胰岛素水平与低肌肉量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选取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 年和 2015 年的两波数据。样本来自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覆盖了不同社会经济阶层。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依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2019 年标准评估低肌肉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分析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与血清胰岛素水平的横断面关联;基于 2009 年无低肌肉量人群的胰岛素水平中位数,将个体分为高胰岛素组和低胰岛素组,运用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低肌肉量与血清胰岛素水平的纵向关联。同时,对人口统计学因素、病史和血液生物标志物等协变量进行了调整 。

研究结果显示,2009 年横断面关联研究共纳入 2329 名 60 岁以上参与者,低肌肉量患病率为 30.83%,且女性居多。在基于血液生物标志物调整的 OLS 回归模型中,血清胰岛素水平与 ASM 呈正相关( ,95% 置信区间(95% CI):0.034 - 0.117,span data-custom-copy-text="\(P0.01\)" ) 。2009 年无低肌肉量的 944 名个体被分为高胰岛素组和低胰岛素组并随访至 2015 年,两组低肌肉量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12.44% vs. 7.45%, )。调整后的逻辑回归模型表明,较高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与低肌肉量发生率降低相关(风险比(Hazard ratio )=0.958,95% CI:0.925 - 0.989, ) 。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中低肌肉量的患病率处于以往研究的中间范围,这可能与诊断标准、评估技术以及人群和地区差异有关。胰岛素作为一种合成代谢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其与 ASM 指数(ASMI)呈正相关,是低肌肉量的保护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除血清胰岛素水平外,ASMI 与多种血液指标存在相关性,且高血压是低肌肉量的保护因素,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风险因素 。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血清胰岛素水平与 60 岁及以上中国成年人低肌肉量发生之间的潜在关联,为在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指南建立之前,探索利用胰岛素治疗低肌肉量的有效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预防和治疗老年人低肌肉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考虑身体活动和饮食摄入等混杂因素,研究的观察性易受回忆偏倚影响,且仅使用人体测量学指标诊断少肌症可能存在偏差,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生物通精彩推荐 • 基因编辑PRPF31+/− hiPSC-RPE细胞外囊泡RNA含量揭示视网膜变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潜力 • 全面综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中巨噬细胞作用的深入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