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富血小板血浆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膀胱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Platelet-rich plasma improves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interstitial cystitis in rat models through the 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kappa B signalling pathwa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2.2
编辑推荐:
间质性膀胱炎(IC)是困扰患者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现有疗法效果有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吴雨凡团队通过构建环磷酰胺(CYP)诱导的IC大鼠模型,发现富血小板血浆(PRP)膀胱灌注可显著改善膀胱组织炎症和上皮损伤。研究证实PRP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恢复膀胱黏膜屏障功能。该研究为IC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治疗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慢性膀胱炎症性疾病一直是泌尿系统疾病治疗的难点,其中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以顽固性膀胱疼痛和尿频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口服药物或膀胱灌注等对症疗法,但存在疗效有限、易复发等问题。更令人困扰的是,I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膀胱黏膜屏障损伤和局部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关键病理环节。在这一背景下,探索既能修复膀胱黏膜屏障又能调控炎症的新型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吴雨凡、陈雷等研究人员注意到,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作为一种富含生长因子的自体生物制剂,已在骨关节炎、肌腱修复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抗炎和促修复作用。但PRP是否能够应用于IC治疗,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何,国内外尚未见系统研究。为此,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PRP引入IC治疗领域,并聚焦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这一经典炎症信号通路,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探索。
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YP)诱导的IC大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CYP(75 mg/kg每3天一次,共5次)成功模拟了人类IC的病理特征。实验采用PRP膀胱灌注治疗(每2天一次,共3次),通过多组学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评估了PRP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在细胞层面,研究选用脂多糖(LPS)诱导的SV-HUC-1人膀胱上皮细胞模型,进一步验证PRP的作用靶点。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建立CYP诱导的IC大鼠模型;PRP制备采用二次离心法;通过RNA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炎症因子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TLR4/NF-κB通路关键蛋白;CCK-8法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
研究结果部分,"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stitial cystitis model using cyclophosphamide"显示,CYP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001),膀胱湿重明显增加(P<0.0001),组织学检查证实膀胱黏膜完整性破坏,炎症细胞浸润。"Effects of platelet-rich plasma on the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interstitial cystitis model"表明,PRP治疗组大鼠体重回升(P<0.05),膀胱湿重降低(P<0.001),膀胱上皮完整性改善,黏膜下层肥大细胞浸润减少。
"Differentiation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ling pathway between cyclophosphamide and cyclophosphamide+platelet-rich plasma group via high-throughput analysis"通过RNA测序发现,PRP处理后102个RNA上调、83个RNA下调,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TLR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反应。"Improvement of bladder mucosal damage in interstitial cystitis rat model through the 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kappa B signalling pathway"验证实验显示,PRP显著上调ZO-1和E-cadherin表达,同时抑制TLR4和NF-κB p65的活化。
"Improvement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SV-HUC-1 cells by platelet-rich plasma in vitro through the 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kappa B signalling pathway"细胞实验证实,PRP促进LPS诱导的SV-HUC-1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进程,并通过TLR4/NF-κB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该研究得出重要结论:PRP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轻膀胱组织炎症反应;同时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和E-cadherin表达,促进膀胱黏膜屏障修复,从而改善IC病理损伤。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PRP治疗IC的分子机制,也为开发基于PRP的生物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采用的PRP膀胱灌注给药方式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等优势,更符合临床转化需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PRP制备标准,探索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为IC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