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血浆GFAP、NfL与p-tau181作为中国人群痴呆早期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深圳社区队列研究
《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Plasma GFAP, NfL, and p-tau181 levels as early biomarkers of dementia in Chinese adults: Shenzhen community cohort stud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3.4
编辑推荐:
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面临生物标志物检测成本高、侵入性强等挑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团队通过社区队列研究,发现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轻链(NfL)和磷酸化tau181(p-tau181)水平在AD病程中显著升高,其中p-tau181联合临床指标对AD诊断效能最佳(AUC=0.962)。该研究为中国人群体液标志物筛查AD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成果发表于《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在中国,AD患者已达1000万,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更超过3800万,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蚕食患者的记忆与认知能力,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令人担忧的是,AD的病理改变往往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0年就已悄然启动,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大脑损伤往往已不可逆转。目前临床依赖的脑脊液检测和PET影像虽能准确诊断AD,但前者需要腰椎穿刺,后者费用昂贵且存在辐射,这些"高门槛"检测手段难以在社区筛查中普及。
在这一背景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联合深圳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具有临床转化价值的研究。他们聚焦三种极具潜力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反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指示轴突损伤的神经丝轻链(NfL),以及AD特异性病理蛋白磷酸化tau181(p-tau181)。通过深圳福田区社区队列,研究人员系统评估了这些标志物在中国人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相关成果发表在老年医学领域权威期刊《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研究团队采用单分子阵列技术(Simoa)这一超灵敏检测方法,对113名参与者(认知正常53人、MCI 45人、AD 15人)的血浆样本进行GFAP、NfL和p-tau181定量分析,同时完成APOE基因分型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技术路线的严谨设计保障了数据可靠性:血浆样本在采集后2小时内完成处理,储存于-80℃超低温环境;检测中采用功能定量限(fLoQ)为8.0 pg/mL的p-tau181试剂盒,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判定APOE ε2/ε3/ε4基因型。
研究结果部分呈现三大重要发现:
"Participant characteristics"显示:AD组年龄显著高于MCI和认知正常组(78.0±9.06岁 vs 65.98±10.42岁 vs 63.6±9.01岁,p<0.001),BMI却显著降低(21.52±2.75 vs 23.94±3.55 vs 23.97±3.07,p=0.026),印证了年龄与营养不良作为AD风险因素的重要性。
"Expression of AD plasma biomarkers"部分揭示:AD组三种标志物水平均显著升高,GFAP(272.09±179.19 pg/mL)、NfL(44.46±26.16 pg/mL)和p-tau181(4.49±3.01 pg/mL)分别较认知正常组增加72%、56%和88%(均p<0.05)。值得注意的是,MCI组虽略高于认知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FAP p=0.811,NfL p=0.909),提示这些标志物更适用于AD阶段的鉴别而非MCI早期筛查。
"Diagnostic value"通过ROC分析证实:p-tau181在区分AD与认知正常时展现出最优诊断效能(AUC=0.826),显著优于GFAP和NfL(均为0.721)。当联合临床指标(年龄、性别、BMI等)后,综合模型的AUC提升至0.962,SHAP值分析显示年龄对模型贡献最大。对于MCI与AD的鉴别,三标志物联合临床指标的AUC也达0.907,但BMI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预测因子。
在讨论环节,作者Liang Chunhua和Yan Xueqin指出,该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中国南方社区人群中GFAP、NfL和p-tau181的纵向变化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p-tau181在AD诊断中的卓越表现与欧美人群研究结论一致,证实了其作为跨种族AD标志物的可靠性。而GFAP与MMSE评分最强的负相关性(r=-0.325)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可能与中国患者认知衰退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开发适合中国人群的AD血液筛查方案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首次证实基于Simoa技术的血液检测可在中国社区医疗场景中实现AD的早期识别,相较于传统PET或脑脊液检测,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可重复性强等优势。特别是p-tau181与临床指标的联合模型展现出近乎完美的诊断效能(AUC>0.96),为未来AD的社区筛查提供了可推广的解决方案。研究者同时强调,未来需要扩大样本量并开展长期随访,以验证这些标志物对MCI向AD转化的预测价值。这项来自中国本土的研究成果,为全球AD早期诊断的精准医学实践贡献了重要的亚洲人群证据。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