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助力东北黑土中秸秆源氮的高效利用:开启农业生态新篇章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Straw incorporation facilitates utilization of straw-derived N in Black Soil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4

编辑推荐:

  为探究东北黑土玉米 - 土壤系统中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秸秆源氮的释放与去向,研究人员利用15N 标记玉米秸秆设置多种处理,连续 3 年研究。结果表明年均15NUE 约 4%,近 90% 15N 留存土壤,SS 处理累积15NUE 最高。该研究为长期秸秆还田应用提供重要参数。

  秸秆还田能够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土壤保肥能力。然而,在中国东北黑土玉米 - 土壤系统中,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秸秆源氮(N)的释放和去向的定量追踪尚不明晰。本研究以15N 标记的玉米秸秆作为15N 载体,设计了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包括 CK(无秸秆对照)、SM(秸秆覆盖)、SS(表层土壤秸秆还田)和 SD(秸秆富集深施),连续三年探究秸秆源15N 的利用和土壤留存情况。结果显示,作物对秸秆源15N 的年平均利用率(15NUE)约为 4%,近 90% 可检测到的15N 残留在土壤中。SM 在第一年的15NUE 最高(5.22%),而 SS 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的15NUE 最高(4.34 - 4.43%)。由于土壤与秸秆充分混合且分解条件良好,SS 连续三年的累积15NUE(12.89%)和15NRR(秸秆源15N 在土壤中的留存率,具体数据未提及)最高。15NUE 和15NRR 与秸秆和土壤的接触程度以及秸秆施用深度密切相关。该研究揭示了中国东北黑土中秸秆源氮的利用特征,为农业生态系统中长期秸秆还田应用提供了重要参数。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