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18F-FDG PET/CT与18F-DOPA PET/CT在甲状腺髓样癌初始手术策略制定中的价值评估
《Cancer Imaging》:The value of 18F-FDG PET/CT and 18F-DOPA PET/CT in determining the initial surgical strategy of patients with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Cancer Imaging 3.5
编辑推荐: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团队针对甲状腺髓样癌(MTC)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评估难题,开展多模态影像学比较研究。通过分析175例患者数据发现,18F-FDG PET/CT对侧颈LNM检测灵敏度达89%,18F-DOPA PET/CT达81%,特异性均为100%,显著优于超声(77%)和CT(75%)。该研究为MTC精准分期提供了重要影像学选择依据,尤其对确定是否需要侧颈清扫(LND)具有关键指导价值。
甲状腺髓样癌(MTC)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殊类型,其治疗成功与否高度依赖初次手术的彻底性。当前临床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过度手术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而保守治疗又可能遗留转移病灶。尤其对于侧颈淋巴结的处理,国际指南仅给出模糊建议,导致各医疗中心手术策略差异显著。在这个精准医学时代,如何通过先进影像技术实现个体化手术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联合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2020年间175例MTC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系统比较了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多巴(18F-DOPA)两种PET/CT在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这项发表在《Cancer Imaging》的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主要技术方法包括:1)从两家三级医院数据库提取175例MTC患者资料;2)分析术前8个月内进行的35例18F-FDG PET/CT和33例18F-DOPA PET/CT影像数据;3)对比91例超声、33例MRI和31例CT的检出效能;4)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计算各影像学参数;5)采用SPSS 23进行统计学分析,重点关注敏感度、特异度等诊断指标。
在"所有患者"部分,研究呈现了重要基线特征:中位年龄52岁,33%为遗传性MTC,80%接受中央区颈清扫(CND),但仅33%进行侧颈清扫(LND)。值得注意的是,侧颈清扫患者中90%病理证实存在转移,提示当前手术策略可能过于保守。
"术前PET/CT成像"结果显示,18F-FDG PET/CT对甲状腺原发灶的检出灵敏度达71%,但对<10mm病灶易漏诊。在中央区淋巴结评估中,CT展现93%的惊人灵敏度,而18F-DOPA PET/CT仅39%,这可能与甲状腺本底摄取干扰有关。最具临床价值的是侧颈评估数据:18F-FDG PET/CT以89%的灵敏度和100%的特异性显著优于常规影像,意味着每10例阳性患者中仅1例被误判。
"常规影像"对比分析揭示,超声对中央区LNM灵敏度仅6%,与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MRI和CT虽在中央区表现尚可(42%-93%),但对侧颈评估的准确性(73%-77%)仍不及PET/CT。这提示单纯依靠传统影像可能导致21%-24%的侧颈转移被漏诊。
关于"远处转移"的发现同样具有临床意义:23例转移患者中,PET/CT成功检出22例(95.7%),包括15例骨转移和11例肝转移。这种出色的检出能力有助于识别不适合根治手术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讨论部分深入剖析了三个关键发现:首先,18F-FDG PET/CT在侧颈评估中的卓越表现,可能改变当前依赖超声的诊疗常规;其次,中央区评估仍需结合CT,因PET易受原发灶干扰;最后,PET/CT对远处转移的高敏感性,为治疗降阶梯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作者特别指出,对于降钙素≥500ng/L的患者,术前PET/CT检查具有更高性价比。
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首次建立了MTC术前影像选择的循证医学证据链,为国际指南更新提供了数据支持。其临床转化意义体现在三方面:1)优化手术决策流程,减少二次手术;2)通过精准分期避免过度治疗;3)为遗传性MTC的筛查方案提供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PET/MRI的应用价值,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微小转移灶识别中的潜力。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