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Plant Biology》:Insights into membrane-bound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s in tigernut (Cyperus esculentus L.), an oil-rich tuber plant in Cyperaceae
编辑推荐:
为解决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油脂成分相关基因未被充分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油莎豆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研究鉴定出 10 个 FAD 基因,明确其进化特征、表达模式等。这为油莎豆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重要信息。
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脂肪酸(FAs)就如同精密机器中的关键零件,参与着众多生理过程。根据是否含有双键,FAs 分为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又可细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而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则像是神奇的工匠,能在脂肪酸链上插入双键,催化脂肪酸的去饱和反应。在植物里,FADs 主要有可溶和膜结合两种类型,可溶型 FADs 相对保守,膜结合型 FADs 却十分多样,包括 FAD2、FAD6 等多个成员,它们分布在内质网或质体膜上,各司其职,对植物油脂成分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
油莎豆是莎草科中一种独特的富油块茎植物,其油脂含量高达 35%,且组成与油茶、橄榄相似,油酸(18:1)含量尤其高 。然而,一直以来,油莎豆中与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相关的基因却鲜为人知,这就像一座神秘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和探索 。
为了揭开油莎豆油脂基因的神秘面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Tropical Crop Breeding/Hainan Key Laboratory for Biosafety Monitoring and Molecular Breeding in Off - Season Reproduction Regions,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Sany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 。他们对油莎豆膜结合 FADs 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lant Biology》上。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从公共数据库获取代表植物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 tBLASTn 搜索同源基因,通过 Pfam Search 检查保守结构域,借助 GSDS 2.0 展示基因结构,使用 TMHMM - 2.0 和 ProtParam 预测蛋白质的跨膜螺旋(TMH)和理化参数。其次,运用 MUSCLE 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6 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 TBtools - II 进行共线性分析,Orthofinder 识别直系同源基因,DupGen_finder pipeline 确定基因复制模式;基于 Illumina RNA - seq 数据,经 Trimmomatic、HISAT 和 DESeq2 处理,以 FPKM 表示基因表达水平;还通过 qRT - PCR 对关键基因表达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如下:
FAD 基因的鉴定与特征 :研究人员从油莎豆基因组中鉴定出 10 个编码膜结合 FADs 的基因,命名为 CeFAD21 - 3、CeFAD6、CeFAD3、CeFAD7、CeFAD4、CeDES1 和 CeSLD1 - 2。这些基因分布在 7 个支架上,CeFAD21 - 3 呈串联重复,CeFAD3/- 7 和 CeSLD1/- 2 为分散重复。CeFAD 蛋白的理化参数显示,其肽长 289 - 477 个氨基酸,分子量 31.84 - 53.93 kDa,等电点大于 7.0,除 CeFAD4 和 CeSLD1 外,亲水性平均系数(GRAVY)值小于 0。结构分析发现,不同进化组的基因内含子数量和结构存在差异,且保守基序在组内保守、组间不同。
FAD 基因的进化分析 :通过对 29 个代表植物物种的研究,发现 FAD 基因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化前可能已分化为 8 个组。FAD2a、FAD6、FAD7、FAD4、FAD5 和 SLD1 在单细胞绿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已存在,表明其起源较早;DES 和 FAD3 分别最早出现在苔藓和西部红柏(Thuja plicata)中。油莎豆中 FAD5 缺失,SLD 扩张,FAD2a 特异性扩张,这些变化具有谱系特异性,发生在核心单子叶植物辐射之前。共线性分析表明,FAD3 可能起源于 FAD7 的片段复制,SLD2 可能由 SLD1 经 τ WGD 产生。
FAD 基因的表达模式 :RNA - seq 数据分析显示,10 个 CeFAD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各异。CeFAD21 、CeFAD6 和 CeFAD7 组成型表达,其他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在油莎豆块茎发育过程中,CeFAD21 转录本逐渐增加,与油脂积累呈正相关;CeFAD6 转录本先降后升;CeFAD7 转录本在 1 DAI 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与紫色莎草(Cyperus rotundus)相比,二者 FAD 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它们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不同的原因。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对油莎豆 FAD 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明确了其进化特征、结构变异和表达模式。油莎豆中 FAD2 特异性扩张、FAD5 缺失和 SLD 扩张是谱系特异性的,FAD3 起源于 FAD7 的片段复制。CeFAD21 和 CeSLD1 成为优势成员,CeFAD21 对油莎豆块茎油脂积累起积极作用,CeFAD3 表达低影响了油莎豆与紫色莎草中 α - 亚麻酸(18:3)的含量差异。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 FAD 家族的谱系特异性进化,更为后续深入研究油莎豆 FAD 基因功能、开展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犹如为打开油莎豆油脂奥秘的大门提供了一把关键钥匙,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