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蝙蝠与丝状病毒的 “纠葛”:牙买加果蝠对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易感性差异的机制探索

《Nature Communications》:Jamaican fruit bats’ competence for Ebola but not Marburg virus is driven by intrinsic difference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在丝状病毒研究领域,蝙蝠作为潜在宿主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探究不同蝙蝠对丝状病毒的易感性差异,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牙买加果蝠(JFB)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发现 JFB 对埃博拉病毒(EBOV)和马尔堡病毒(MARV)易感性不同,该研究为理解病毒 - 宿主关系提供依据。

  在神秘的病毒世界里,丝状病毒一直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存在。埃博拉病毒(EBOV)和马尔堡病毒(MARV)这两种丝状病毒,能引发人类出血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长期以来,蝙蝠被认为是这些病毒的自然宿主,但相关证据却存在诸多空白。尽管有数据暗示蝙蝠与 EBOV 存在关联,可至今都未在蝙蝠样本中找到 EBOV 的全长基因组或分离株。同时,对于哪种蝙蝠物种能支持不同丝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以及相关的生理和环境因素,人们知之甚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蝙蝠与丝状病毒的关系迫在眉睫,这不仅有助于揭示病毒的传播机制,还能为防控相关疾病提供关键线索。
为了填补这些知识空白,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在牙买加果蝠(Jamaican fruit bat, JFB)身上,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 JFB 对 EBOV 和 MARV 的易感性差异及背后的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为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复杂关系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中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动物实验方面,使用来自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封闭群落的牙买加果蝠,通过口腔、鼻内和皮下接种病毒,构建感染模型。同时,采集多种样本进行后续分析。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上,运用 RNA 提取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病毒 RNA 和宿主基因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检测相关蛋白;利用病毒滴定(virus titration)评估病毒感染性;还通过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分析 mRNA,深入探究基因层面的变化。

研究结果如下:

  • 感染未引发明显临床疾病:研究人员给 JFB 接种 EBOV 或 MARV 后,观察到 EBOV 感染的 JFB 出现轻度体温降低,不过所有感染蝙蝠在 28 天内体温都恢复正常,且体重无显著变化。MARV 感染的 JFB 体温和体重同样无明显改变。血液检测发现,EBOV 感染会使 JFB 的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 MARV 感染后无此变化,且二者感染均未导致白细胞、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显著改变。
  • JFB 可经口排出有感染性的 EBOV:在监测病毒排出情况时,研究人员发现 EBOV RNA 在 JFB 的口咽拭子中 2 - 10 天可检测到,在直肠拭子中 2 - 6 天可检测到,且口咽拭子中存在有感染性的 EBOV。然而,MARV RNA 在任何口咽或直肠拭子中均未检测到,也未检测到有感染性的 MARV。
  • EBOV 感染在 JFB 中呈播散性,MARV 感染局限:对 JFB 组织进行检测,发现 EBOV RNA 在多种组织中都能检测到,包括接种部位皮肤、唾液腺、肺、肝、脾、肾和生殖器官等,且在部分组织中还检测到有感染性的 EBOV。相比之下,MARV RNA 仅在少数组织中检测到少量存在,且感染性 MARV 也仅在个别样本中发现。
  • EBOV 感染诱导强烈的先天抗病毒和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对宿主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 EBOV 感染可显著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 MARV 感染的诱导作用相对较弱。在体液免疫方面,EBOV 感染的 JFB 大多产生了特异性抗体,而 MARV 感染的 JFB 仅个别产生抗体。
  • EBOV 在 JFB 细胞中进入和复制更高效:体外实验表明,EBOV 在 JFB 细胞中的生长滴度比 MARV 高,进入 JFB 细胞也更高效。同时,表达 EBOV 糖蛋白的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在 JFB 细胞中的复制能力也强于表达 MARV 糖蛋白的 VSV。
  • EBOV 比 MARV 更有效地拮抗 JFB 的 IFN-I 信号通路:研究发现,MARV 感染会激活 JFB 细胞的 IFN-I 信号通路,诱导相关基因表达,而 EBOV 感染则能更有效地抑制该通路。进一步实验表明,抑制 IFN-I 信号通路可促进 MARV 在 JFB 细胞中的复制,说明 MARV 无法有效阻断 IFN-I 信号通路是其复制受限的原因之一。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证实 JFB 对 EBOV 具有较强的易感性,能够支持 EBOV 的全身复制和经口排出有感染性的病毒,而对 MARV 的感染则较为短暂且受到限制。这种差异与病毒在 JFB 细胞中的进入效率、对 IFN-I 信号通路的拮抗能力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JFB - EBOV 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病毒传播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力工具,有助于深入探讨宿主免疫系统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以及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持续存在和复发机制。未来,研究人员可基于此模型,进一步探究不同感染途径、环境因素和宿主生理状态对病毒传播和感染结局的影响,为防控丝状病毒感染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