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人巨细胞病毒终止酶亚基pUL56中letermovir结合口袋的鉴定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Scientific Reports》:Identification of a binding pocket of letermovir in the terminase subunit pUL56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终止酶抑制剂letermovir临床耐药问题,通过Phyre2和SwissDock等计算生物学方法,首次解析了pUL56三维结构,发现C325F/Y突变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将letermovir"挤出"结合口袋,为改良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关键靶点依据。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人巨细胞病毒(HCMV)作为β疱疹病毒亚科的典型代表,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可能引发致命感染。尽管letermovir作为首个靶向病毒终止酶的抑制剂已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HCMV预防,但临床出现的pUL56亚基C325位点突变导致的高水平耐药现象,严重制约了其临床应用。这一困境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科学问题:letermovir在pUL56上的精确结合位点尚未明确,耐药突变引发空间构象变化的分子机制亟待阐明。
来自德国柏林Charité-Universit?tsmedizin Berlin研究所的Lukas M. Kmetsch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研究,通过创新性的计算生物学方法破解了这一难题。研究人员首先利用Phyre2软件构建了pUL56的三维模型,发现其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终止酶亚基pUL28具有100%的结构同源性。随后采用SwissDock分子对接技术,结合Missense3D突变分析,系统研究了C325F/Y/W和V236M等临床常见突变对letermovir结合的影响。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基于同源建模的pUL56三维结构预测(Phyre2);2)分子对接分析(SwissDock)评估letermovir与野生型及突变型pUL56的结合模式;3)Missense3D突变引起的空腔变化定量分析;4)统计比较不同变体的吉布斯自由能(ΔG)差异。
研究结果部分,"pUL56三维结构的确定"显示:预测的pUL56结构包含核定位信号、ATP结合域和pUL89相互作用域等重要功能区域,与HSV-1 pUL28的冷冻电镜结构高度一致。"pUL56的letermovir诱导突变"部分发现:C325F/Y/W突变导致结合口袋空腔显著减少(129.38-161.78 ?3),而V236M突变未引起明显结构变化。
在"pUL56中letermovir的结合位点"章节,研究人员鉴定出一个由15个高频相互作用氨基酸组成的结合口袋,其中12个为非极性氨基酸(如M329、V341),3个为极性氨基酸(如R246、D343)。值得注意的是,野生型中C325不与letermovir接触,但突变后该残基成为主要相互作用位点。"C325位点突变使其与letermovir接触"的分析揭示:C325F/Y突变导致letermovir结合构象被"挤出"结合口袋,结合自由能分布发生显著改变,而C325W突变因可能形成π-π堆叠作用而表现不同。
统计数据显示,C325Y突变体的ΔG值显著高于野生型(p<0.0001),这与临床观察到的>3000倍耐药性提升相符。讨论部分提出letermovir可能作为变构抑制剂,通过诱导pUL56整体构象变化来影响DNA结合/切割、ATP酶活性及终止酶复合体稳定性。该研究不仅首次绘制了pUL56的精细结构图谱,更揭示了耐药突变的分子机制,为开发能规避C325突变耐药的新一代终止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建议通过对letermovir结构的进一步修饰,有望突破当前临床耐药困境。
婵炴垶鎸搁鍫澝归崶顒€违濠电姴瀚惌搴ㄦ煠瀹曞洤浠滈柛鐐存尦閹藉倻鈧綆鍓氶銈夋偣閹扳晛濡虹紒銊у閹峰懎饪伴崘銊р偓濠氭煛鐎n偄濮堥柡宀€鍠庨埢鏃堝即閻樿櫕姣勯柣搴㈢⊕閸旀帡宕濋悢鐓幬ラ柨鐕傛嫹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