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状体功能连接紊乱:精神分裂症与重度抑郁症共有的部分病理生理机制 —— 跨诊断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揭示关键奥秘

《Brain Topography》:Disorganized Stri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s a Partially Share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n Both Schizophrenia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Transdiagnostic fMRI Study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Brain Topography 2.3

编辑推荐:

  为探究精神分裂症(SZ)和重度抑郁症(MDD)阴性症状相关的纹状体功能连接变化,研究人员对 60 例患者(33 例 SZ、27 例 MDD)和 52 例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部分纹状体区域功能连接降低,且存在差异。这支持了两种疾病部分机制共享的观点。

  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SZ)和重度抑郁症(MDD)的常见症状。已有研究表明,纹状体功能受损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然而,在跨诊断背景下,与这些阴性症状相关的纹状体功能连接变化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 SZ 和 MDD 阴性症状背后的共同神经机制。研究人员收集了 60 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 SZ 和 MDD 患者(其中 SZ 患者 33 例,MDD 患者 27 例)以及 52 例健康对照(HC)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分别使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愉悦时间体验量表(TEPS)评估阴性症状和享乐能力。从纹状体的 12 个子区域提取时间序列信号,以研究纹状体各子区域与全脑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组间差异。研究人员观察到,SZ 和 MDD 患者中,右侧背侧吻侧壳核(DRP)与右侧苍白球、双侧吻侧壳核与对侧壳核,以及背侧尾侧壳核与右侧额中回之间的 rsFC 显著降低。在 SZ 患者中,右侧 DRP - 右侧苍白球的 rsFC 与阴性症状水平呈正相关。然而,与 MDD 患者相比,SZ 患者的背侧纹状体与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颞中回和右侧舌回之间的 rsFC 增加。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壳核 rsFC 降低与 SZ 和 MDD 的阴性症状有关。壳核的异常功能连接可能是 SZ 和 MDD 阴性症状的部分共同神经基础,支持了跨诊断研究领域标准提出的观点,即这两种疾病相似的临床表现部分源于共享的机制。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