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s Medicine》:Lactation duration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mong parous postmenopausal females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编辑推荐:
为探究哺乳期时长与缺血性心脏病(IHD)关联,研究人员开展相关队列研究,发现哺乳期可降 IHD 风险,对公共卫生意义重大。
《哺乳期时长与绝经后经产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解读》
在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 “头号杀手”,其中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更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IHD 的负担日益沉重,从 2010 年到 2019 年,IHD 相关死亡人数增长了 30.2%,这一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实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目标,寻找有效的预防策略迫在眉睫。
以往研究虽表明哺乳期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但哺乳期时长与 IHD 风险之间的剂量 - 反应关系尚不明确,且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对二者关联的影响也有待探究。此外,在中国,母乳喂养率未达预期,提升母乳喂养对 IHD 预防的潜在益处也不清楚。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大学医学院相关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填补这些知识空白,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于《Communications Medicine》。
研究人员利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的数据开展了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从 512,726 名参与者中,经层层筛选最终纳入 130,147 名绝经后经产女性。通过电子问卷收集参与者哺乳期时长信息,包括终生、每胎及首胎的哺乳期时长,并进行分类。随访期间,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 - 10)编码,从医院入院记录、疾病登记处和健康保险数据库确定 IHD 发病情况。同时,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因素、人体测量指标、病史及生殖因素等协变量信息。运用潜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确定 SES 类别,使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限制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分析哺乳期时长与 IHD 风险的关联,并进行分层和敏感性分析。此外,通过人口归因分数(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和潜在影响分数(Potential Impact Fraction,PIF)估计不同母乳喂养情景下可预防的 IHD 病例数。
研究结果
- 基线特征:130,147 名参与者中,14,268 人(11.0%)在随访期间患 IHD,发病率为 1276.2/10 万人年。多数参与者为农村居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失业或退休、中等收入家庭。患 IHD 的女性与未患 IHD 的女性相比,妊娠次数和产次更高,终生和每胎哺乳期时长更长,但首胎哺乳期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哺乳期时长与 IHD 的关联: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未哺乳女性相比,终生哺乳期为 1 - 12 个月、13 - 24 个月、25 - 36 个月、37 - 48 个月和>48 个月的女性,IHD 风险均降低;每胎哺乳期为 1 - 6 个月、7 - 12 个月、13 - 18 个月、19 - 24 个月和>24 个月的女性,IHD 风险也降低;首胎哺乳期为 7 - 12 个月、13 - 18 个月、19 - 24 个月和>24 个月的女性,IHD 风险同样降低。RCS 曲线显示,三种哺乳期时长测量指标与 IHD 风险均呈 U 型关联,终生哺乳期约 24.06 个月、每胎约 9.95 个月、首胎约 10.85 个月时 IHD 风险最低。
- 分层分析结果:在低 SES 和城市居住的女性中,终生或每胎哺乳期时长与 IHD 风险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按 SES 各成分和产次分层时,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失业或退休、中等家庭年收入、产次≤3 的女性中也有类似结果。绝经状态分层分析发现,在绝经前女性中,较长哺乳期与 IHD 风险的关联减弱。
- 敏感性分析结果:排除服用心血管药物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后,敏感性分析结果仍显示累积哺乳期时长与 IHD 发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
- 情景预测结果:假设所有女性每胎哺乳期为 7 - 12 个月,预计可预防 7.50%(95% CI:5.81% - 9.19%)或 115,196 例 IHD 病例;假设 50% 未哺乳女性改为每胎哺乳期 7 - 12 个月,预计可预防 0.54%(95% CI:0.08% - 1.00%)或 8,296 例 IHD 病例;假设 50% 哺乳期不足 7 个月或未哺乳女性延长至每胎哺乳期 7 - 12 个月,预计可预防 0.92%(95% CI:0.32% - 1.52%)或 14,126 例 IHD 病例。
研究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中国绝经后经产女性中,哺乳期与 IHD 风险降低相关,且呈 U 型关联,在低 SES 的城市女性中更为明显。通过提升母乳喂养率和延长哺乳期,有望预防大量 IHD 病例,这为公共卫生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机制上看,哺乳期可能通过 “重置假说” 降低 IHD 风险,即哺乳期消耗热量和胆固醇,重置孕期后的母体代谢,减少不良代谢风险。同时,哺乳期相关激素如催乳素和催产素也可能对心血管和代谢系统有益。但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排除基线前患 IHD 的女性可能引入年龄相关偏倚;哺乳期时长依靠自我报告,存在回忆偏倚;未考虑 IHD 家族史、饮食等混杂因素,也未收集妊娠并发症数据;研究对象局限于绝经后女性,无法评估生育期 IHD 风险。
总体而言,该研究首次大规模前瞻性地探讨了哺乳期时长与绝经后经产女性 IHD 风险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深入探究潜在机制,为预防 IHD 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