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Refugee women and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the experience of war
编辑推荐:
为探究战争对围产期女性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诸多问题并提出干预建议,对保障女性健康意义重大。
战争与围产期难民女性心理健康:现状、挑战与希望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新生命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喜悦与希望,是家庭幸福的新起点。然而,对于身处战争阴影下的围产期女性来说,生育却成为了一场艰难的挑战。据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HIIK)报告,2024 年全球冲突形势严峻,有 369 起冲突和 54 场战争,冲突区域面积达 615 万 km2,这给无数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战争带来的爆炸、性侵犯、监禁、绑架、被迫流离失所、酷刑等创伤性事件,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如脏水、污染食物、拥挤居住条件、匮乏的医疗资源等,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围产期女性及其新生儿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却长期被忽视,这便是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原因。
来自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de Educación a Distancia)和波兰格但斯克大学(University of Gdansk)的研究人员,针对战争背景下围产期难民女性的心理健康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收集不同地区围产期难民女性的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其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并评估现有干预措施的效果。样本队列涵盖了叙利亚、乌克兰等多地的难民女性,研究范围广泛。
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战争对围产期女性心理健康障碍患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战争影响下的母亲和难民的症状具有非特异性,难以用单一精神疾病来界定。例如,在叙利亚难民母亲的研究中,仅 8% 的围产期受战争影响女性曾被诊断有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在难民健康筛查问卷中,达到痛苦阈值的比例却高达 69.9% 。在波兰对乌克兰难民产后母亲的研究中,她们在 PHQ 9 和 GAD 7 量表上得分很低,仅 1% 达到临床分数,远低于波兰本国产后母亲的调查结果。这表明战争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但可能因耻辱感和对寻求帮助途径的不了解而未被充分揭示1。
- 有效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多项研究关注了在东道国医疗系统中可实施的保障受战争影响产后母亲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如 Babiszewska-Aksamit 等人的研究描述了为乌克兰产后母亲建立的跨学科支持系统,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资金在波兰设立了 11 个讲乌克兰语的产科病房,提供母乳喂养支持。Marti-Castaner 等人则介绍了丹麦通过助产士家访为有难民背景的年轻父母提供支持,这些干预措施在早期心理社会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 卫生系统的重构:战争严重破坏了卫生系统,影响围产期女性和新生儿的健康。研究强调需要对卫生系统进行重构,以满足这一弱势群体在冲突期间和冲突后的特殊需求。
研究结论表明,战争对围产期难民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现有的心理健康筛查工具在冲突地区使用存在局限性,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方法。同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保障这些女性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卫生系统的重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此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战争背景下围产期难民女性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完善的围产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让身处战争困境的女性及其新生儿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支持,在战争的阴霾下为她们带来希望,为重建和平、健康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