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Gastroenterology》:Clinical value of using 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ultrasound to evaluate Crohn’s disease of the small bowel: a retrospective study
编辑推荐:
为解决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评估难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mpSES-CD 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内镜超声可判断病情,对诊疗意义重大。
小肠克罗恩病评估新探索:双气囊小肠镜与内镜超声联合应用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小肠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 “生命管道”,默默承担着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任。然而,有一种疾病却常常 “骚扰” 小肠,它就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漫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CD 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当病变仅局限于小肠时,更是让医生们头疼不已。传统的诊断方法,如 CT 小肠造影(CTE)虽然能提供一些疾病信息,但它让患者暴露在电离辐射之下;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检查时间长、操作复杂;肠道超声虽有不少优点,却受操作者水平影响大,在肥胖患者中检测准确性欠佳,还容易被肠腔内气体干扰。而白光内镜只能观察黏膜表面的基本形态,难以准确判断肠壁结构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相关临床结局。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探究双气囊小肠镜联合内镜超声评估小肠 CD 的临床价值。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他们收集了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就诊的小肠 CD 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这些患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符合 CD 的诊断标准、病变仅累及小肠,并且同时接受了双气囊小肠镜和内镜超声检查,而患有肠道肿瘤或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则被排除在外。
在检查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使用双气囊小肠镜(DBE;EN - 450T,富士胶片,日本)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内镜评分,同时选取炎症最严重的部位,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 System IM02P - 202501,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观察。研究人员通过 Harvey–Bradshaw 指数评估疾病的临床活动度,用改良部分简单内镜评分(mpSES - CD)进行内镜评分,还利用内镜超声测量肠壁各层的厚度,并观察各层之间的界限是否清晰。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的 50 名患者中,男性 44 人,女性 6 人,平均年龄 33.50 ± 12.00 岁。根据 Harvey–Bradshaw 指数,患者被分为轻度活动期(10 人)、中度活动期(34 人)和重度活动期(6 人)。mpSES - CD 评分结果也与之对应,10 名患者评分在 1 - 4 分,24 名患者评分在 5 - 8 分,16 名患者评分大于 8 分。通过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发现,mpSES - CD 评分与疾病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 mpSES - CD 评分可以较好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血清学指标方面,研究人员发现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和白蛋白与疾病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而 C 反应蛋白(CRP)与疾病活动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 CRP 在监测 CD 活动度方面有一定意义。
内镜超声检查发现,80%(40 人)的患者存在肠壁增厚,平均肠壁厚度为 4.14 ± 0.98mm,其中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增厚较为明显。随着疾病活动度的增加,肠壁厚度,尤其是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的厚度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并且除黏膜厚度外,内镜超声测量的肠壁厚度与疾病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
在肠壁分层方面,处于缓解期的 10 名患者黏膜 - 黏膜下层和黏膜下层 - 固有肌层的界限都清晰可辨。随着疾病活动度的增加,黏膜下层 - 固有肌层界限清晰的频率逐渐降低;轻度和中度活动期患者黏膜 - 黏膜下层界限清晰的频率差异不大,但重度活动期患者该界限清晰的频率明显降低。
研究结论表明,mpSES - CD 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良好,可作为评估临床病情的有效工具。内镜超声能够通过准确测量肠壁各层厚度和观察分层界限,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弥补了白光内镜在诊断 CD 垂直浸润深度方面的不足。双气囊小肠镜和内镜超声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 CD 诊断的准确性,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
不过,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没有对患者进行随访,无法评估预后,而且是单中心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未来还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优势。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为小肠 CD 的诊疗开辟了新的思路,让我们在对抗这种疾病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