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Anesthesiology》:Efficacy of adding dexmedetomidine as adjuvant with bupivacaine in ultrasound-guided intermediate cervical plexus block for thyroidectomy surge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编辑推荐:
为解决甲状腺手术术后疼痛及阿片类药物副作用问题,研究人员开展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CPB)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可延长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意义重大。
甲状腺手术在现代医学中较为常见,多数患者术后仅需短暂住院,但术后疼痛问题却困扰着不少人。一些患者在术后甚至需要全程使用阿片类药物来缓解疼痛。然而,阿片类药物虽能止痛,却伴有一系列副作用,像恶心、呕吐、头晕、便秘,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抑制、通气不足以及睡眠呼吸紊乱等情况 。这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体验,还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为了找到既能有效镇痛又能减少副作用的方法,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麻醉方案探索。
开罗大学国家癌症研究所麻醉、外科重症监护和疼痛管理系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探究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CPB)中添加右美托咪定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Anesthesiology》上,为甲状腺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研究人员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有:
-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招募 60 例 18 - 60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 II - III 级、拟行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和研究人员均不知分组情况。
-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操作:利用超声设备定位颈丛神经,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神经阻滞,确保药物准确作用于目标神经区域。
- 术后多指标监测评估: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生命体征(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记录术中芬太尼和术后 24 小时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等指标。
研究结果如下:
- 镇痛效果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添加右美托咪定的 DB 组(n = 30)镇痛时间显著长于仅使用布比卡因的 B 组(n = 30)(p < 0.001) 。这表明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能明显延长患者术后无痛时间,为患者提供更持久的镇痛效果。
- 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DB 组术中芬太尼总消耗量(p = 0.005)和术后吗啡总消耗量(p < 0.001)均显著低于 B 组 。这意味着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 疼痛评分差异:在术后 6 小时和 12 小时,DB 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 B 组 。不过在术后到达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2 小时、4 小时和 24 小时,两组 VAS 评分无明显差异。说明联合用药在术后特定时间段内对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明显。
- 生命体征变化:术后 6 小时和 12 小时,DB 组的 HR 和 MAP 低于 B 组,但在其他时间点两组无显著差异 。虽然 DB 组低血压发作患者更多,但差异不显著(p = 0.278) 。且 DB 组在拔管时和拔管 30 分钟后的 Ramsay 镇静评分显著更高,但未出现过度镇静情况。表明右美托咪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命体征,但整体安全性较好。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CPB)中,添加右美托咪定的布比卡因相较于单纯布比卡因,能显著延长甲状腺切除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这一结果在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患者角度,它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减少了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适;从医疗角度,优化了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案,提高了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同时,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较小且仅在单一地点开展。但总体而言,该研究为甲状腺手术麻醉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未来还需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坚实的依据,推动甲状腺手术麻醉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