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腰椎神经根痛: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探寻最佳疗法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of platelet-rich plasma versus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for lumbar radicular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8

编辑推荐:

  为解决 PRP 与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腰椎神经根痛疗效对比不明确问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发现早期皮质类固醇优势明显,为治疗提供参考。

  

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腰椎神经根痛的研究解读

在骨科疾病的世界里,腰椎神经根痛就像一个 “顽固分子”,给众多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它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典型症状,主要由神经根受到机械压迫,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所引发。想象一下,患者常常会感受到沿着受影响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那种如电击、似火烧的感觉,还伴随着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严重影响着日常生活。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 22 - 55 岁的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神经根痛的主要原因,而且男性患病的概率更高,L4-L5和 L5-S1这两个脊柱节段尤其容易 “中招”。
目前,针对腰椎神经根痛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不过,手术通常用于马尾综合征等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情况,大多数时候还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非手术方法,像药物镇痛(如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阿片类药物)、物理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都存在一些 “小毛病”。比如药物可能会让人产生依赖性,而且患者的依从性也不高,这就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背景下,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ESIs)凭借其针对性的抗炎特性,在过去三十年里成为了治疗顽固性神经根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抑制炎症、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主要有椎间孔、经椎间孔和骶管这三种注射途径。其中,经椎间孔注射效果相对较好,能精准地将药物输送到目标结构,减轻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但它也并非十全十美,虽然在 3 个月内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却无法改善患者的身体残疾状况,还存在感染、高血糖、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等潜在风险,对于患有糖尿病或骨质疏松的患者,使用时必须格外谨慎。
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PRP)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具有抗炎和组织再生的双重作用机制,就像一个 “多面手”。PRP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 1 受体拮抗剂(IL - 1Ra)、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不仅能抑制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级联反应,还能促进受损韧带和纤维环的修复。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PRP 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中远期疗效。不过,在腰椎神经根痛的治疗方面,PRP 和皮质类固醇注射到底谁更胜一筹,还缺乏足够的循证依据。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来自巴州人民医院骨科与创伤外科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20 医院骨科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严谨的技术方法。首先,在文献检索方面,他们安排了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对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rary 这几个权威数据库进行全面搜索,时间跨度从数据库建立到 2025 年 1 月 10 日,只纳入英文文献。通过精心设计的检索词和布尔运算符构建检索语法,还利用 EndNote 20 进行文献管理,自动去除重复文献,并手动检索参考文献列表,确保没有遗漏重要文献。其次,在研究筛选上,制定了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然后,由两名 reviewers 独立提取数据,包括研究的基本信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干预措施的详细信息等。对于研究质量的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随机对照试验 RCTs 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别使用 Cochrane 风险偏倚(RoB)工具和非随机干预研究风险偏倚(ROBINS - I)工具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和 95% 置信区间(95% CI)对连续型结果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使用 RevMan 5.3.4 软件进行数据合成和可视化。
研究结果如下:
  1. 文献筛选:最初检索到 568 篇文章,经过去除重复、初步筛选和全文评估等一系列严格流程,最终有 7 项研究符合标准,被纳入后续的荟萃分析。这 7 项研究涵盖了不同的研究设计,包括 4 项随机对照试验和 3 项前瞻性研究,共有 416 名患者参与。
  2. 研究特征:这些研究来自 7 个不同的国家,患者年龄范围较广,性别分布相对均衡。PRP 的制备参数差异较大,比如采血量从 18 - 400 mL 不等,注射量在 2 - 8 mL 之间,且大多采用基于离心的系统进行制备。皮质类固醇注射则通常与局部麻醉剂联合使用,主要使用甲泼尼龙(40 mg)或倍他米松(2 mg)。L4/L5和 L5/S1是最常受影响的脊柱节段。
  3. 质量评估:对纳入的 RCTs 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发现,多数研究在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双盲等方面表现较好,但仍有部分领域由于报告不完整被归类为 “不确定风险”。非 RCTs 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存在较高的选择偏倚风险,不过其他领域风险较低。总体而言,大部分研究的偏倚风险较低。
  4. Meta 分析结果
    • 疼痛强度(VAS 评分):对 6 项研究(n = 356)的分析显示,在短期到长期的随访中,PRP 和皮质类固醇注射在降低疼痛强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 功能残疾(ODI 评分):6 项研究(n = 356)的汇总分析表明,在 4 周时,皮质类固醇组在改善功能残疾方面显著优于 PRP 组;但在 3 个月和 6 个月时,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不良事件:4 项研究(n = 230)报告了治疗后的并发症,PRP 组的发生率为 1.7%,包括 1 例注射后短暂疼痛和 1 例自限性肌肉无力;皮质类固醇组的发生率为 2.6%,有 2 例持续性疼痛和 1 例自限性肌肉无力。没有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事件。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与 PRP 相比,皮质类固醇注射在早期(4 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ODI 评分),但在疼痛缓解(VAS 评分)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在中远期(3 个月和 6 个月)随访中,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趋于一致,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 PRP 在 6 个月时呈现出一定的优势趋势。从机制上看,皮质类固醇注射在早期改善 ODI 的显著优势,可能与其快速的抗炎机制有关,它能抑制磷脂酶 A2和 COX - 2 的表达,降低神经根周围炎症介质的浓度,减轻水肿,改善神经功能传导。而 PRP 虽然在早期改善 VAS/ODI 评分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在 6 个月时 ODI 评分有改善的趋势,这暗示了它可能具有神经修复的作用,其通过释放 IGF - 1 激活 PI3K/Akt 通路,抑制脊髓损伤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和微血管损伤。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纳入的 RCTs 数量较少,部分研究没有实施盲法,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PRP 的制备参数缺乏标准化,导致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最长随访期仅为 12 个月,无法评估 PRP 的长期(>1 年)疗效;部分研究对并发症的报告不完整,可能会低估风险。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首次全面比较了 PRP 和皮质类固醇注射在治疗腰椎神经根痛 4 周、3 个月和 6 个月时的动态疗效,并总结了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 RCTs,进一步验证 PRP 在治疗腰椎神经根痛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标准化 PRP 的制备和干预方案,延长随访时间,深入研究不同浓度和剂量的 PRP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