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Core preoperative symptoms and patients’ symptom experiences in oral cancer: a mixed-methods study
编辑推荐:
为解决口腔癌术前核心症状不明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混合方法研究,确定核心症状,为治疗提供依据。
口腔癌术前症状研究:揭示核心症状,助力精准医疗
在全球范围内,口腔癌作为头颈部癌症(HNC)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约有 37.8 万新增口腔癌病例,同年约 17.8 万人因此病失去生命。而且,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约占口腔癌的 90%,全球 OSCC 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几十年还将增长 30%。
口腔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症状负担。手术治疗虽为主要手段,但头颈部复杂的解剖结构以及其重要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使得术后患者常出现疼痛、抑郁、咀嚼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睡眠紊乱和口干等症状。放疗和化疗不仅无法缓解,还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症状,导致炎症、疲劳和认知问题。此外,症状负担会随时间变化,给症状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以往的研究虽已识别出一些症状群,但在确定口腔癌术前核心症状方面仍存在显著知识空白。由于疾病的渐进性,许多患者在确诊前就已承受着严重的症状负担。传统的症状分析方法难以捕捉患者症状体验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而网络分析(NA)为研究症状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确定核心症状和潜在干预点。
为填补这一空白,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混合方法研究,旨在构建同期症状网络并探究中国口腔癌患者术前的症状体验。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杂志上。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采用混合方法设计,将横断面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遵循 GRAMMS 清单和 STROCSS 2021 指南,通过便利抽样从中国某三级医院头颈肿瘤科招募了 527 名口腔癌患者。
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测量工具。用 MD Anderson 头颈部癌症症状量表(MDASI-H&N)评估癌症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患者的症状体验信息。
在数据分析阶段,研究人员使用 SPSS 27.0 和 R 4.2.1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因子分析进行症状聚类,构建同期症状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展示,计算中心性指标确定核心症状,利用 Bootnet 包评估网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访谈数据则使用 NVivo 14 软件进行内容分析提取主题。
在研究结果部分,关于参与者特征,527 名患者中,60 - 79 岁年龄组占比最多(46.87%),男性占 63.57%,已婚者占 87.86%,舌是最常见的肿瘤部位(27.51%) ,患者平均生活质量(QoL)评分为 89。
症状发生率和症状群提取方面,痛苦(89.56%)和悲伤(63.95%)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两个症状群:情绪 - 睡眠症状群(包括悲伤、痛苦和睡眠障碍)和进食障碍症状群(包括吞咽或咀嚼困难、牙齿或牙龈问题)。
在相关因素分析中,在情绪 - 睡眠症状群中,女性和未婚患者症状更严重;在进食障碍症状群中,高中或职业教育程度以及肿瘤位于舌部和其他部位的患者症状较轻。
整体网络分析显示,症状网络密度为 0.170,多数症状呈正相关。疲劳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最大,情绪 - 睡眠症状群中的部分症状和进食障碍症状群中的疼痛、吞咽或咀嚼困难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中心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吞咽或咀嚼困难、睡眠障碍和嗜睡的强度和中介中心性值最高,网络估计准确性高,强度中心性结果稳定。
访谈主题提取出五个主要主题:生理症状带来的心理影响、对手术及其不确定性的恐惧、信息需求和支持不足、应对机制的多样性和局限性、诊断延迟和误诊的挑战。
综合来看,该研究首次构建了口腔癌患者术前的多维症状网络,并结合定性研究深入了解患者的症状体验。研究发现痛苦和悲伤是患者最严重的症状,吞咽或咀嚼困难是核心症状,疲劳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这些结果为制定针对性的症状管理策略和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改善口腔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选取方式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依赖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偏差,且研究为横断面设计无法反映症状的时间变化。未来研究可采用纵向设计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症状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时间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