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结外大 B 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近期的分子数据为其不同的临床行为提供了一些线索。睾丸、乳腺、子宫以及可能的原发性皮肤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腿部型(PCDBLCL-LT)存在与分期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风险,这可能与这些淋巴瘤中普遍存在的 MCD(MYD88/CD79B 突变)基因组亚型有关。不过,这种基因型如何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实质的侵袭,以及针对 B 细胞受体或 NF-κB 信号通路的治疗是否能降低风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部分结外受累部位,几乎总是提示疾病已播散,且极易侵犯骨髓和软脑膜,在双打击淋巴瘤中尤为明显。相反,单发性骨、颅面部、甲状腺或胃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标准免疫化疗时预后相对较好。当存在硬膜外、眼眶或颅骨受累时,其 CNS 复发风险可能主要由解剖位置邻近导致的潜在局部侵袭所驱动,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防。
MALT 淋巴瘤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起源于人体某些器官和腔道黏膜的边缘区。未来研究有助于明确结外 DLBCL 与其惰性 MALT 淋巴瘤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 ABC 样淋巴瘤(如胃或颅面部的活化 B 细胞样(ABC)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良好预后是否可归因于侵袭性较低的基因型(如 BCL6/NOTCH2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