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结直肠癌细胞外泌体miR-188-3p通过激活肝星状细胞构建转移前微环境促进肝转移的机制研究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Colorectal cancer cells-derived exosomal miR-188-3p promotes liver metastasis by creating a pre-metastatic niche via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1
编辑推荐: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推荐语: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机制不清的难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发现高转移性CRC细胞通过外泌体递送miR-188-3p靶向抑制PHLPP2,激活HSCs中AKT/mTOR通路形成转移前微环境(PMN)。该研究不仅揭示CRLM新机制,更为临床诊断提供血浆外泌体miR-188-3p这一潜在生物标志物。
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结直肠癌(CRC)肝转移始终是困扰临床医生的棘手难题。尽管手术和靶向治疗不断进步,但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20%。这种困境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科学问题:CRC细胞如何"远程操控"肝脏组织为其转移铺路?传统研究多聚焦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而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exosomes)可能是实现这种"隔空操控"的神秘信使。这些直径仅40-160纳米的囊泡装载着miRNA等生物分子,像特洛伊木马般被受体细胞摄取,重塑远处器官微环境。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亚航、袁玉丽等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高转移性CRC细胞通过外泌体递送miR-188-3p,激活肝星状细胞(HSCs)构建转移前微环境(PMN)的完整机制。研究团队采用超速离心结合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分离鉴定CRC细胞外泌体,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评估HSCs迁移能力,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88-3p与PHLPP2的靶向关系,并建立裸鼠脾脏注射肝转移模型进行体内验证。临床样本分析涵盖214例CRC患者血浆外泌体miR-188-3p表达检测。
研究结果部分:
高转移CRC细胞外泌体激活HSCs的体外验证
通过TEM和WB证实SW480/LoVo等CRC细胞分泌典型外泌体。PKH67标记示踪显示外泌体可被LX-2细胞高效摄取,且高转移细胞系(LoVo/HCT116)外泌体显著增强HSCs标志物α-SMA表达及迁移能力(p<0.001)。
外泌体调控HSCs激活促进CRLM的体内证据
尾静脉注射DIR标记外泌体显示肝脏特异性富集。脾脏注射模型证实高转移细胞外泌体预处理使肝转移灶增加3倍,HE染色显示明显转移结节形成。
miR-188-3p作为关键效应分子的鉴定
GSE39833数据库筛选发现miR-188-3p在转移性CR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显著上调。RNase A耐受实验证实其外泌体包裹特性,Cy3标记示踪显示CRC→HSCs的跨细胞传递。
分子机制解析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88-3p直接靶向PHLPP2的3'UTR。WB显示该调控激活AKT/mTOR通路,过表达PHLPP2可逆转miR-188-3p促迁移效应。
临床转化价值
214例患者队列显示血浆外泌体miR-188-3p水平与肝转移正相关(p<0.01),Cox分析证实其是独立预后因素(HR=2.34),可作为CRLM预测标志物。
这项研究创新性地描绘了"CRC外泌体-miR-188-3p-HSCs-AKT/mTOR-PMN"的分子全景图,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阐明外泌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转移新机制,为"种子-土壤"学说提供分子注解;其次,发现PHLPP2是连接miRNA调控与HSCs激活的关键节点,为干预PMN形成提供新靶点;最后,血浆外泌体miR-188-3p的临床验证为CRLM早期预警提供无创检测方案。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肿瘤转移的认识,更为突破CRLM治疗瓶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转化路径。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