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间的相互作用:从生态机制到宿主影响与治疗新策略

《BIOspektrum》:Bakterien im Spannungsfeld zwischen Kooperation und Konkurrenz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BIOspektrum

编辑推荐:

  为探究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研究人员以人类机会致病菌为对象,发现其多样作用及影响,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细菌相互作用:微观世界的生态奥秘与医学启示

在微观的细菌世界里,细菌并非孤立生存,而是群居生活,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科学界曾将细菌视为独立生存的个体,但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大多数细菌生活在复杂多样的群体中,土壤、海洋以及动植物和人体内部的微生物群落,都有它们的身影。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生存和进化至关重要,这些相互作用还深刻影响着宿主健康以及抗菌治疗的效果,然而,目前对于这些作用的机制和影响,还有许多尚未明晰的地方。
为了深入探究这些问题,来自苏黎世大学定量生物医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Quantitative Biomedizin, Universit?t Zürich)的研究人员 Lukas Schwyter 和 Rolf Kümmerli 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以人类机会致病菌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细菌相互作用的概念、机制,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影响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和抗菌治疗。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pektrum》上,为理解细菌生物学和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分析细菌的基因序列,了解其遗传信息,从而探究细菌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还利用了微生物共培养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细菌的自然生长环境,观察不同细菌在共同培养时的相互作用和生长变化。

细菌相互作用的生态机制

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多种多样,从合作到竞争,共分为六种生态相互作用类型,这些类型由相互作用双方的适应性后果(正、中性、负)来定义。合作性相互作用(mutualistic interactions,+/+)中,双方都能从中受益;而竞争性相互作用(competitive interactions,–/–)中,双方都会受损。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四种混合形式 。
在进化过程中,细菌发展出了多种相互作用机制,可分为接触依赖性和扩散依赖性机制。接触依赖性竞争中,细菌借助如 VI 型分泌系统(T6SS)这样的分子结构,像分子鱼叉一样,将毒素直接注入竞争对手细胞内。人类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就利用 T6SS 注入磷脂酶 D、毒素 Tse2 等,破坏对手细胞膜,阻碍其代谢过程。接触依赖性合作方面,根据代谢能力不同,细菌可分为原养型和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细胞能通过形成纳米管,直接与伙伴交换自身缺乏的物质。
扩散依赖性竞争通常通过化学信号或释放的抗菌物质间接发生,铜绿假单胞菌释放的假单胞菌喹诺酮信号分子(PQS)、羟基喹啉 N - 氧化物(HQNO)和吩嗪等,能对周围细菌造成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呼吸,进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扩散依赖性合作中,细菌释放的一些物质,如分解复杂聚合物的酶和促进细菌移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被视为公共物品,不过这也会催生 “搭便车” 的细菌。研究发现,假单胞菌属细菌释放的铁载体绿脓菌素(Pyoverdin),其化学结构多样,只有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才能合作利用结合的铁元素,限制了非亲缘细菌获取铁元素123

细菌相互作用对宿主的影响

细菌相互作用不仅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在宿主体内也同样存在,这对宿主健康和感染治疗有着重要影响。
在抵御宿主免疫应答方面,细菌病原体进化出多种策略,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还会增强这些防御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分泌的 SpA 蛋白,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胞外多糖 Psl 或宿主的 Psl-IgG 抗体结合,使铜绿假单胞菌避开中性粒细胞的识别和吞噬,免受免疫攻击。
面对抗生素,病原体也有应对之策。当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时,它们不仅各自具备耐药机制,相互作用还能进一步增强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形成生物膜的过程中,初期相互竞争并释放抑制物质,而抗生素治疗产生的额外压力会促使它们进入共存阶段,分泌的胞外生物膜基质稳定了生物膜,增强了对抗生素的抗性,加大了感染治疗的难度。此外,细菌间的相互作用还会影响彼此的进化,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绿脓菌素会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选择压力,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基因突变,增强 NorA 转运蛋白的表达,帮助其排出绿脓菌素,同时也提高了对其他抗生素的耐受性456

基于细菌相互作用的治疗策略开发

对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细菌生物学的理解,还为创新治疗策略提供了思路。一种方法是利用具有强大竞争机制的良性细菌,抑制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另一种策略是阻断病原体释放的有害毒素,而非直接杀死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α - 溶血素(α -H?molysin)为例,可通过抑制其产生、诱导针对它的抗体或使用毒素抑制剂等方式,来中和其对宿主细胞的破坏作用78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研究,揭示了细菌相互作用的多种机制,包括接触依赖性和扩散依赖性的合作与竞争机制,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宿主免疫应答、抗生素抗性和细菌进化。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开发更有效的抗菌治疗策略指明了方向,有助于解决当前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的问题。
不过,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细菌相互作用在复杂生态系统和不同宿主环境中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应采用跨学科方法,将分子机制知识与生态学和进化原理相结合,更深入地了解细菌相互作用对宿主的影响,开发出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