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的微观世界里,钙离子(Ca2+)信号就像一位神通广大的指挥官,掌控着细胞增殖、分化、基因转录等诸多重要生命活动。当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受到刺激时,磷脂酶 C 会促使肌醇 1,4,5 - 三磷酸(IP3)产生,IP3继而与内质网上的肌醇 1,4,5 - 三磷酸受体(ITPRs)结合,引发 Ca2+从内质网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而调节效应蛋白,引发各种细胞反应。
此前研究虽已揭示 Jaw1(也叫 LRMP 或 IRAG2)在 GPCR 刺激下能增强 ITPRs 的 Ca2+释放活性,影响 Ca2+曲线的最大振幅和保留时间,但它对 Ca2+信号反应速度的影响却一直成谜。为解开这一谜团,来自东京农工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的 Takuma Kozono、Hitomi Matsui 等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时间分辨钙测定这一关键技术。他们利用 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缺失 Jaw1 的 HEK293 Flp - In T - REx 细胞系(Jaw1 KO),以及可诱导表达外源 Jaw1 基因的 Jaw1 KO HEK293 Flp - In T - REx 细胞系(Jaw1 IE)。同时,还制备了分别只表达 ITPR1、ITPR2 和 ITPR3 单一亚型的 Jaw1 KO HEK293 Flp - In T - REx 细胞系(R1 SE、R2 SE 和 R3 SE),并将 Jaw1 基因导入这些细胞系中得到相应的诱导表达细胞系(R1 SE Jaw1 IE、R2 SE Jaw1 IE 和 R3 SE Jaw1 IE)。